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文化建设要有包容性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14日   02 版)

    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适应新的社会物质生活方式需求而诞生的文化,起着全面解放人的生产力,引导社会进步的作用。但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并不仅仅具有先进性,它还有着广泛的包容性。一方面,它吸收了历史上一切积极的文化因素而摒弃了消极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而摒弃了落后因素。这样就使它比起一切旧社会的文化形态和各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来,具有更为丰富和鲜活的内容。

    笔者为何提倡文化建设要有包容性?因为,包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多种文化要素共存过程,而是各种优秀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吸收和相互作用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杂交过程。在这种相互吸收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先进文化形态,而这种新文化形态是必然具有无限生命力的。

    其实,文化的包容过程也并不否定其中一种优秀文化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文化形态则处于从属地位。例如,在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文化就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传统的、民族的进步文化形态则处于从属地位,这样就形成基础与主导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系统。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也是体现着这种包容性的:它既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它还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包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力思想指导。

    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包容性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着的统一体。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依赖于其广泛的包容性,因为它只有包容各种社会形态和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要素,才有可能成为整体上先进的文化系统;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也离不开先进性,因为离开先进性的包容只能是大杂烩,而大杂烩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总之,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先进的,又是包容的,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其具有不可战胜的性质和远大前途。我国欲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采取这种文化建设上的包容战略。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14日 02 版

让兴国之魂走向大众实践
当一把“尺子”被引入诸多领域
学界探讨制度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
人在剑桥:海外华人生存状况取样
文化建设要有包容性
如何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学者关注创新驱动与“十二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