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上存在一种“过关”心理,一些人为了能“过关”会随意违反规则甚至突破底线,比如一些大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等而抄袭、作弊;一些官员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搞突击;还有人为了求职进行简历造假……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6%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过关心理”普遍。受访者中,“80后”占46.8%,“70后”占34.1%。
湖南某大学研究生马友斌告诉记者,为了过就业和考研的“人生大关”,不少大学生十分重视成绩,却忽视积累真才实学,热衷投机技巧,比如想方设法讨好老师,一遇大考先思量能否舞弊等。“不仅是大学生,社会上许多人在面对人生关键点时,一有机会就‘暗度陈仓’。”
调查中,84.2%的认坦言为了“过关”曾违反规则甚至突破底线。
哪些群体的“过关心理”最严重?65.4%的人首选“大学生”,其次是“公务员”(65.1%),排在第三位的是“教师”(43.3%)。接下来还有:企业管理者(39.5%)、医生(39.2%)、律师(32.7%)、企业员工(27.6%)等。另有53.0%的人指出,“过关心理”在各行各业都很严重。
马友斌认为,当前社会“过关心理”严重,主要源于“上行下效”。比如一些学生之所以大胆作弊,是因为一些教师起了不良示范作用。一些老师为了评职称、拉项目,自己都抄袭、造假。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作弊行为往往也容易视而不见、姑息纵容。“在一个不鼓励从善、守则的环境里,有品行的人会感觉活着很累很绝望。”
在马友斌看来,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观念也是导致“过关心理”普遍的重要原因。
调查中,78.0%的人认为,很多人为“过关”而不惜违反规则甚至突破底线,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心理”;73.6%的人觉得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所致”;49.2%的人将原因归结为“社会竞争激烈”。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指出,“过关”现象出现的主要责任不完全在个人,根本原因是社会大环境和机制存在问题。不可否认,当前社会有些领域缺少公平、公开的机制。有些人迫于压力,或看到其他人破坏规则而没有受到处罚,自己也选择违规以求利益最大化。他认为,只要公平、公正的环境和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过关”心理就在所难免。
调查显示,71.7%的人认为,“过关心理”普遍源于一些规则和评价本身存在问题;56.4%的人直指当前社会对违反规则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媒体人小丁则认为,如果没有违反规则,“过关心理”其实无可厚非,关键是“过关”后要继续保持水准。
小丁在今年4月,随同由20名内地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为期3天的两岸学子交流活动。交流期间,一名台北市民告诉小丁,台湾人也会为“过关”搞突击。比如,台北市政府曾出台法律,规定各类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绿化率。此后,很多地方突击建绿化带,设计花坛、花台迎接检查。不过,“过关”后的多年来,这些绿化设施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后建的公共设施均依照法律修建绿化设施。
海军驻某地区总军事代表张小平指出,为“过关”而造假、掩人耳目的行为,经不起时间考验,逃不过民众的眼睛。这些行为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过不了关”,更严重的是,老这么做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不利于个人的发展。随着我国个人诚信档案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年轻人应该明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和重要性,不要被一时利益冲昏头脑,断送美好的未来。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会选择“对”的事情去做,不要老是责备环境使自己如何无奈。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得勇于坚持自己相信的原则,并在这种也许不起眼的坚持中,给周边的人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