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负责人表示,明年将出台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届时将强制规定公益组织公开慈善捐助信息。(《京华时报》)
此前,因为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曾遭遇到空前的信任危机,以至于连好事都会被当成坏事。譬如,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月31日上线试运行后就一直广受关注。公众很快就发现:这个平台只提供去年以来善款的查询功能,捐赠者可以查到自己的捐款,却无法了解所有向红十字总会捐款的详细情况;在善款使用上,支出查询功能也不完备。红十字会虽公布了具体的项目,却没有细化到每一项支出的列表。
应该说,透明与公开,是慈善公信力的根本和来源。既然,红十字会这个平台可以查询去年以来的捐赠信息,又能列出善款使用具体的项目,这说明捐赠和善款使用上的信息数据库已经是完整的、现成的,公开每一笔捐款的信息理应不存在技术性障碍,可为什么不公开呢?换句话说,公众看不到详细的捐款列表和使用情况,仍不能说是完整的捐赠信息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民政部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已经正式启动了“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的建设。该平台面向所有慈善机构,慈善组织需要通过该平台按月、季、年常态报送捐赠接收、使用、去向等情况,也可动态报送每日的捐赠接收情况。
其实,老百姓所关心的不只是一个捐赠平台的数据详略、捐赠人的意愿实现,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详细考量,更关心的是慈善机构的运作理念与制度保障。如果慈善机构能够对自身的运行开支公开透明,对所有捐赠信息和去向实时更新发布,对慈善机构的运作情况彻底公开,如此才能说,慈善事业是一个充满阳光的领域,慈善机构的捐赠平台也自然是在阳光之下。有了这样的阳光,公众才会对慈善机构投以信任目光,相信可以把善款放心交给它,相信它能够让善款发挥最大效用、最好实现捐赠人的意愿。
当然,社会公众所期待的,不仅是捐赠信息平台的完善完备,更是慈善机构运作的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