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重庆成立全国首个公共安全技术委员会

院士领衔 把脉公共安全事件

运作一年初见成效,实现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的制度创新

本报记者 田文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17日   01 版)

    2010年10月26日,重庆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07名专家组成团队,对重大、疑难、复杂的公共安全事件或刑事案件“把脉”,必要时可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书,为相关司法行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随后,专家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处置现场。更加尊重科学、尊重权威,发生大事后要听听专家怎么说,已成为重庆处置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则。

    舆论认为,重庆成立公共安全专家技术委员会,是处理具体警务工作的全新抓手,是法制建设的全新创举,也是社会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拄上科学的“拐杖”,司法活动和社会管理必将向公平正义的方向迈得更快、更坚实。

    院士领衔,为重大公共事件“把脉”

    重庆此次组建的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超豪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向仲怀、孙才新、倪光南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加盟该委员会。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5.3万余名司法鉴定人中,只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此次,重庆引入5名院士加盟这支队伍,这一做法引发了社会对提升司法鉴定科技水准的新期待。

    王正国院士开拓了我国冲击伤学、创伤弹道学和交通医学方面的研究,他领衔的实验室使我国在交通医学及交通安全研究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他以全票当选国际交通医学学会候任主席,是第一个当选此职的亚洲人。

    向仲怀是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孙才新是杰出的高电压工程专家;倪光南是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袁道先则是知名岩溶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专家。这些院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均是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的洞察力和人生阅历,更是处置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弥足珍贵的财富。

    该委员会首批专家覆盖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所有18大类55个专业的行业类别,其研究领域覆盖了安全事件和刑事案件几乎所有可能涉及的学科,在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人情鉴定、关系鉴定、金钱鉴定等不良现象严重侵蚀司法公信力的今天,人们相信:专家的加盟,将极大程度地推动还原真相、彰显正义。

    形成专家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制度框架

    重庆成立的“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宏观的制度建设层面献计献策。

    委员会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参与公共安全案(事)件预防工作。专家们将就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公共安全案(事)件预防决策机制以及公共安全预警、减压、调节机制,及时疏导、缓解、防范和处理社会安全案(事)件,向政府提供预警信息、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同时,专家还将就提高公共安全执法公信力和执法规范化等课题开展讨论和论证,提出业务领域内的科学分析、决策以及控制方案和解决办法。

    作为“智库”成员,专家将咨询论证涉及维护公共安全工作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咨询论证涉及维护公共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

    在微观层面,在发生重大、疑难、恶性刑事案件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后,专家们也将深度介入。

    专家将参与现场勘查、物证鉴定、法医检验、“会诊”、定性等工作,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鉴定、咨询和指导意见,必要时以专家委员会的名义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书,为相关司法行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施鹏鹏教授看来,重庆建立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专家参与社会管理、处理大案要案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框架,“此前,专家参与司法鉴定或者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更常见的是单项委托、个案委托,发生重大案件后,舆论普遍关注,领导先批示,专家再介入。重庆由政府批准组建专家委员会,并形成有序的规范性、常态性委托运行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专家成为重大案件和公共事件处置的重要角色,由事件发生后的临时应对改为事前事后的‘一条龙式’预防和应对,这是最大的突破。”

    司法鉴定质量取决于鉴定人的专业素养

    两年前,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石首事件”,演变成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

    事件的直接起因在于,当地“初步认定死者为自杀”,未对其家属发现的疑点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在沟通失效的情形下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引发群众“围观”,酿成一场极具破坏性的群体性事件。而在公安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权威法医专家检验后,得出的结论仍为“自杀”,因其详尽、专业,消除了公众质疑,事件最终得以平息。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王跃认为,涂远高的死因是该起事件的导火索,透视本次事件,是“自侦自鉴”还是由第三方专家得出结论、是语焉不详地得出判断还是以科学严谨的方法得出结论,即使结果一致,但民众的反应可能有天壤之别。

    西南政法大学是中国10个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王跃是有10年从业经历的刑事技术鉴定高级工程师。他表示,我国关于鉴定机构及鉴定人资质管理的规定存在疏漏,申请登记条件过松或含糊不清,导致一些缺乏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进入鉴定队伍,这是司法鉴定备受质疑的重要原因。

    “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是司法鉴定的重要发展方向。”王跃认为,重庆组建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是实现司法鉴定专业化的重要尝试,其示范意义和榜样价值不可低估。

    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研究的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一飞教授表示,现实生活中,很多案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很深厚的学识,多数执法人员——包括法官——并不具备该领域的判断能力,往往要依赖专家所做出的鉴定结论。

    他说,传统意义上的司法鉴定机构,邀请像王正国院士这种学识渊博、享有极高声望的学术大家参加司法鉴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许多案件和公共事件的鉴定涉及很复杂的专业知识,需要权威人士给出结论,正是这种矛盾,导致重复鉴定、鉴而不定的问题普遍存在,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也在质疑中逐渐销蚀,“在这个意义上,专家委员会的组建,意义深远。”

    极大提高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公信力    

    西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认为,“重庆率先推出的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必将极大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政府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此举是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有益尝试。”他说,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相对集中地爆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而现有司法鉴定面临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处理公共安全事件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专家资源,群策群力,才能取得突破。

    张新民认为,该做法有助于推进“阳光警务”,“委员会成员构成非常有代表性,有相当数量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的参与有助于提高警务活动的透明度,最终推动社会对司法机关的了解、理解和尊重。”

    他表示,重庆的专家委员会门类比较齐全,涉及50多个专业,专业能力非常强。专家委员会作为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智库”,能明显提高对公共安全事件、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善后处理、预防策略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政府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公信力。

    “这符合国际司法的发展潮流”

    “重庆建立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的举措,符合国际司法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各国刑法制度颇有研究的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施鹏鹏表示,“在任何国家、任何法系,科学技术的力量都是推动司法走向‘不枉不纵’目标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经非常重要,以后必将越来越重要。”

    他介绍说,英美法系诉讼程序实行当事人主义,鉴定人被称为“专家证人”,任何有专门知识的人都可能被称为鉴定人,是证人之一,必须亲自出庭作证;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有关法律或权力机关明确规定哪些人或机构具有鉴定资格,或者将鉴定权固定地授予特定的人,鉴定人被视为“审判官的科学辅助人”。

    “但是,无论英美法系的‘鉴定人主义’还是大陆法系的‘鉴定权主义’,司法鉴定人有很多共通的构成要素,最主要的是具有专门知识或技能。”施鹏鹏说,司法活动以探寻案件真相为向导,而科技的发展导致DNA技术等新鉴定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司法鉴定的水平,最终使人类朝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越来越近。

    “罗马法有‘鉴定人是关于事实的法官’的古老法训。”他说,“科技是探求案件事实真相的重要动力源泉,而鉴定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说,是鉴定人科技、法律、品德等方面素养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重庆将具有高端科技水平的专家引入鉴定领域,意义非凡。”

    专家介入成公共事件处置重要原则

    舆论认为,专家委员会的适时组建,回应了群众的期待和社会的诉求,对于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专家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提升司法公信等方面,将具有深远意义。

    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交流,更依赖相关各方——尤其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专家——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政府而言,引入专家深度参与社会管理,为此建言献策,也是“一本万利”:能减少投资,让社会公共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也搭建出科技人员直接服务社会的桥梁,让科学家人尽其才,最大化地发挥其智力优势和学术优势。

    重庆的专家委员会运作一年来,已初见成效。

    8月30日,重庆市高新区二郎高速路口,公安部门一协勤员在正常执勤时,纠正某运输空调的大货车的违章行为,货车司机不顾劝阻,在明知已挂住协勤员的情况下仍不停车,致其被碾压死亡。

    随后,医学专家勘测了肇事现场,用专用仪器做了路面试验,开展车辆试验的仿真分析,出具了车速报告。在科学严谨的检验报告及数据分析面前,当事司机“心服口服”。

    显然,该事件涉及警方,如果警方“自办自鉴”,即使结果本身是公正的,当事人也可能有合理的怀疑,没矛盾可能变成有矛盾,小矛盾可能酿成大矛盾。专家靠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形成了社会各界都认可的威望,他们客观、中立、科学的鉴定结论,警方和当事各方都更容易接受。

    “人们呼唤司法的公信力,单纯依靠司法部门的鉴定,难以百分之百地承载老百姓的期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技术检验、鉴定是司法机关自身无力完成的,特别是一些超出刑事现场技术之外的重大疑难问题。”重庆警方人士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往往习惯于依靠领导批示、行政协调、有偿委托、个人关系去完成鉴定,这种模式很难保证每起鉴定都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影响到司法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破解这些问题,最有效的路径便是引入专家、引入科技。”

    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重庆警方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整体科技素养的提升。在去年招录的1250余名新警察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79%,研究生占全市总警力的比例超过4%,跃居全国公安机关之首。重庆市公安局已成立了4个国际研究中心、9个国内研究中心、两个博士后工作站。截至今年8月,重庆市公安局已申请专利185项,已被授权153项。

    本报重庆11月16日电

院士领衔 把脉公共安全事件
军旅生涯 学无止境
环保部将制定PM2.5标准
对不起,孩子!
中国应对欧债危机要避免认识误区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中国·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