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计算专业训练场上,一些老兵和士官训练时有些无精打采。一名军官见状,说:“我来和大家比一比,谁超过我,就可以申请不用训练了。”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几个回合下来,这名军官不仅速度最快,而且每题都是满分,官兵们佩服得直鼓掌。
这名赢得大家掌声的军官是南京军区某炮兵旅旅长丁来富。离开训练场时,丁来富留给官兵们一句话:“技术决定战术。学习训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丁来富留给自己的话则是:学习没有毕业,只有毕生。
进步快 源自苦学
不太了解丁来富的人,仅从职务上看,总说他进步快:刚从军校毕业不久就当代理连长,到团机关当正连职参谋不到一年就任作训股长,当团参谋长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团长。
然而,了解他的人却说,丁来富的“进步”太不容易了,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发奋学习、厚积薄发的结果。
与此评价相佐证的是,他办公室里的读书学习笔记本,摞起来比他的人还高,办公室里还存放着几十本分门别类的资料剪贴本。“当主官工作忙,一有空我就拿出来翻看。”丁旅长说。
今年8月,丁来富听说自己所在的集团军与国防科技大学等3所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他第一时间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指挥信息系统与管理应用专业的在职研究生。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缺乏整块的学习时间,他就利用零碎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和逻辑4门课程。国庆节放假期间,集团军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组织报考人员授课辅导,每次上课前,丁来富都早早地来到学习室,从没落过一节课。
丁来富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他坚持“学习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信念,他通过了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和全国计算机二、三级考试,以及GCT考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46篇,被4所军地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能考试 还会打仗
丁来富说,作为一名军人,检验学习成绩的,不仅在考场上,更在战场上。
2010年初春,南京军区团以上党委班子岗位练兵成果汇报演示活动在皖东某山区展开,29个团以上党委班子同台展示。
轮到炮兵旅党委班子实装演示时,风云突变,漫山遍野飘起了雨雾。丁来富带领炮兵旅的“常委炮班”顶风冒雨上阵,严格按战术要求展开实弹射击。炮班长丁来富挥动旗子从容指挥,“咣咣咣”三声霹雳过后,3发全号装药的炮弹脱膛而出,雨雾中若隐若现的目标区域正中间瞬间开花,观礼台响起掌声。汇报演示期间,丁来富带领这个“常委炮班”,先后发射36发炮弹,发发命中。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在丁来富的军旅生涯中,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这样的沙场考试。
当营长时,丁来富带领刚组建不久的加榴炮营参加三军联合演习。面对训练时间紧、保障条件差等困难,他不等不靠,带领全营官兵拟定训练计划,学习装备操作使用,展开重难点课题攻关。在3个月内就完成了单兵基础、班至营的战术协同训练,总结梳理各种战训法36项,革新器材25项,先后进行了5次实弹射击,次次取得全优成绩,被集团军评为“演习先进营”。
3年后,丁来富担任团参谋长,某新型自行加榴炮和某新型自行火箭炮列装该团。丁来富深入训练场,与官兵们一起对照装备说明书,学理论,练操作,研战法,并围绕射击、驾驶、通信三大技术展开研究攻关,编写出一整套自行火炮战法运用、训练管理、装备维护的教材,使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就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2009年5月,丁来富到炮兵旅报到当天,就直奔代表炮兵部队最先进水平的新型远程火箭炮训练场。见到装备的他大吃一惊,装备操作训练悄无声息,电脑操作界面让人眼花缭乱,装备说明全是外文。“当了20多年的老炮兵,在新装备面前竟成了‘门外汉’。”丁来富说。
来不及感慨,上任第二天,丁来富就住进新型远程火箭炮营,拜官兵为师,跟着装备生产厂家派来的技术专家学习。4个月后,他就能胜任新型远程火箭炮的每一个战位,对其战技术性能做到了“一口清”。
如今,丁来富对全旅6种主战装备“样样通”、32种信息化装备战技术性能“一口清”,先后改革创新训法、战法20余项。他本人20多次在集团军以上军事比武中夺冠,9次荣立三等功。
要学习 更要创新
笔者在该旅采访时,正赶上全军炮兵防空兵基于信息系统训练模式研究论证成果交流活动在旅里举行。
在该旅基于信息系统全要素集成训练课目演示现场,笔者看到,丁来富带领官兵借助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单炮至连、营、群的互联互通,战场指挥实现了可视化,作战终端兵力、火力运用更加自如。现场观摩的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110多位专家学者,对该旅基于信息系统的全要素集成训练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但要学习,更要学会在学习中创新。”这是丁来富最重要的学习体会之一。
于是,他在学习中打破炮兵传统训练模式,摸索出炮兵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训练的模式,并组织复杂电磁干扰分队,与战炮分队展开多种模式的对抗训练,使该旅8个专业、69种信息装备实现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训练,并摸索总结出《炮兵复杂电磁环境训练纲目与标准》,规范了炮兵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
以往,传统炮兵采用“指挥和观察合一”的方式,通信和机动能力弱,战场透明度差,获取目标手段单一,战场生存能力较弱。对此,丁来富提出了“指挥和观察分离”的作战样式。
他跑到科研院所和部队院校争取技术支持,泡在野外训练场反复试验。半年后,新的指挥作战模式诞生了:战术互联网、炮兵侦察系统和内部光电缆将战场纵深情况尽收眼底;指挥所从前沿观察所走到后方,营连长在指挥车上实施动态部署指挥;各要素可离散配置,火炮反应时间缩短,战场生存能力大增。“指观分离”的指挥作战模式在随后的全员全装演习中经受住了检验。
是旅长 也是“校长”
丁来富认为,作为一个主官,学习不应该只是自己的事,而应把此作为一种团队作风,“我是旅长,也应该是校长。”他说。
丁来富当“校长”和当旅长一样认真,他为官兵推荐好书,积极为官兵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自动化工作站技术员胡陈军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知识和满腔抱负来到部队,却因住房紧张一直没有安身之地。丁来富硬把他请进宿舍与自己合住,直到他分到房子。
胡方应等4名专家型士官,因名额限制,面临转业。丁来富在老兵退伍前多方努力,硬是把他们全部留了下来。
“全军优秀士官”、远程多管火箭炮营士官谢振基搞科技攻关一度遭到误解,受了委屈。丁来富在全旅大会上为小谢撑腰,还帮小谢申报攻关经费,使小谢顺利发明了一种“压套机”,彻底解决了某武器系统液压管道漏油的问题。
2009年年底,该炮兵旅一下子来了100多名大学生新兵。但一年后,还有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大学生士兵不够成熟,不敢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
“不下水永远是旱鸭子,不上岗永远成不了才。”丁来富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使一批能力强、有潜力的大学生士兵走上骨干岗位,发挥了作用,他们在专业比武中摘得15项第一,11人荣立三等功。
在“丁校长”的带动下,该旅官兵学习蔚然成风。目前,全旅军官和中士以上士官计算机过级率达100%,下士过级率达94%,义务兵过级率达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