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这是在和困难、贫穷以及落后的教育观念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1135名少年被劝回中职课堂

本报记者 韩俊杰 实习生 樊瑞忠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21日   11 版)

    “在外面打工没技术,只能干干苦力活儿,太累也挣不到钱。”河南省辉县市第一职业中专的学生黄云川说。

    家住辉县市上八里镇松树坪村的黄云川,初中毕业后便到外地打工,饱尝打工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今年9月,他被辉县市教育局魏老师找到,并被“劝”回家进入本地的中职学校学习。

    今年8月23日,辉县教育局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老师走村入户,深入排查未升学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动员他们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截至9月底,据辉县市教育局统计,因老师走村入户地劝说而重新回到学校读中职的学生共1135人。

    “只有在亲身下乡走访的过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当地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招生,而且是在和困难、贫穷以及落后的教育观念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没有技术,打工真难”

    在河南省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记者见到了一个在打篮球的男孩,黝黑的皮肤透出阳光和健康,他叫高荣康。家住辉县市峪河镇小作村的他从小懂事爱学,成绩一直很好。他的父母也一直拼命地打工、种地,为了儿子的大学梦而操劳。

    “先考上县一高,再考个名牌大学,最好是北京的。这是爸妈对我的要求。”高荣康笑着说。

    可是,去年冬天,他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医疗费花了十几万元,他的命运也因此转了个大弯。从此,高荣康在父亲外出打工的时候,就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因为要照顾患病的母亲,还要照看只有6岁大的弟弟,他的学习成绩慢慢下滑。

    在今年中招考试中,高荣康以体育特长生身份顺利考进辉县市二中,一家人很高兴。可是如果选择读普高、考大学,家庭已经无法承担。看看患病的母亲,再看看还不太懂事的弟弟,他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决定——和父亲一起到焦作的一个工地上打工。

    “我只是想让我妈妈早点过上好日子。”他说。工地上只有他一个90后的孩子,睡的是大地铺,吃的是大锅饭,没有美妙的音乐,没有温馨的校园,只有那热得烫手的钢筋和那沉重的水泥和沙灰。

    “没有技术,打工真难!每月只能拿到700多块钱工资。最羡慕那些有技术的工程师,靠技术每月轻轻松松就能拿到8000多元!”

    “我们不怕流汗,就怕流泪”

    也就在这个夏天,辉县市教育局开了一个会,要求相关老师走村入户,深入排查未升学的应往届毕业生,鼓励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发展县里的中职教育。

    郭新海,辉县市职业中专一名普通老师。在下乡走村入户排查中,得知高荣康的消息后来到他家里,向高荣康的母亲做起了动员。他说,孩子现在去打工,短期看起来似乎能缓解家庭困难,但是从长期来看,孩子没有技术,打工挣不到什么钱,不仅解决不了家庭问题,而且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发展。

    但是,因为高荣康的母亲对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不信任,也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拒绝了郭老师的好意。郭新海的第一次“游说”宣告失败。

    “这个孩子真的太可惜了!可家里的情况也确实是太难了!”郭新海说,“在我转身离开他家的那一瞬间,我差点儿掉下了眼泪。”

    回到学校,郭新海及时把情况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决定免除高荣康的学杂费,让他继续去做工作。“劝说这样的孩子回校学习,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郭新海说,“想到像高荣康这样的孩子不能上学而到工地上干苦力,心里就像有个石头压着。”

    “国家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每个学生每年还有1500元的补助,学校免除孩子的学杂费。”郭新海第四次走进高荣康的家门进行劝说,“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完善,肯定能让荣康学到真正的技术,拿到专业资格证书和文凭!这样他以后才能找个像样的好工作,才能真正解决家里的困难!”

    郭新海一次一次的劝说,终于说服了高荣康和他的家人。高荣康离开了打工的工地,走进了辉县市职业中专,学习几年来就业情况都不错的船舶驾驶专业。学校除了免除他两年学费外,还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学校伙房勤工俭学的岗位。

    霍伟伟是辉县市第一职业中专的老师,也参与了今年的下乡招生。她说:“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这我能够理解。但读普高,上大学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并且很多孩子适合去中职学校学一技之能。”

    通过很大的努力,在今年下乡招生工作中,霍伟伟先后走到6名学生的家中,几乎每个学生都要走访4次以上。最终,她劝回了两名学生。

    “我们不怕流汗,就怕流泪。”霍伟伟说,“并不是每一次到学生家里,都能见到学生家长。他们可能在地里干活,我就到地里找到他们,和他们一起边干活儿边聊孩子上学的事儿。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对中职教育缺乏了解和信任,认为我们只是为了招学生、收学费,而不是真正给孩子提供一个成才发展的机会,让我们委屈得想掉眼泪。”

    “引进来,又要留得住”

    在找回来的学生中,在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报到的有585名。这让校园热闹了许多。

    看着这些孩子,该校校长张锁林在高兴的同时,也在思考怎么既能“引进来”,又能“留得住”这些学生,为以后的招生和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我们已经启动2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我们要调整专业设置,千方百计让学生学到真正的就业技能,让学生和社会更加了解和认同我们的中职教育。”张锁林说。

    其实,初中毕业后,仍有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社会。以辉县市为例,2011年该市初中毕业生7393人,普通高中录取人数为3847人,未升入普高人数为3546人,而该市三个中等职业学校今年招生总人数为2000余人。这样算来,仍有1000余人流入社会。

    辉县市教育局局长崔满元分析说,这些学生大都是未成年人,大部分都是未满16周岁,也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年龄限制;他们年龄偏低,心理发展不稳定,缺乏社会经历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走出校园后往往又后悔自己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和时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没有学历文凭,也没有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到中职学校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拿到中专学历,然后再去就业。”崔满元说,国家和地方为此也已经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使中职学习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就今年老师劝说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时至今天,不少孩子和家长对此仍然缺乏明确的认识。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对大量农村孩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崔满元说,“但是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啊!”

浙江“双元制”改革试点能走多远
用“双元制”打通在岗中职生断头路
1135名少年被劝回中职课堂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郑州牧专:校企合作成立企业学院
广西“职教攻坚”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江西一高校荣膺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60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