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环保部今年否决三十二个大项目,环评司负责人解读审批尺度——

面对开发冲动 如何守住生态底线

本报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22日   01 版)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以往的经验,开局年一般也是各地上报大项目最为密集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

    截至今年10月底,负责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审批的环保部就受理了257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14013.5亿元。

    那些投资动辄过亿元的项目,有的可能将是一个地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有的可能是一个地方官员执政期间最大的政绩。批,还是不批,环保部环评怎样拿捏尺度?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环保部环评司有关负责人,了解他们如何审批大项目。

    “宁做现在的‘恶人’,不做历史的罪人”

    据环保部环评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环保部受理的项目以能源、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类项目为主,截至10月底,已批准项目234个,总投资12452.3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建、社会事业项目79个,总投资5815.1亿元,占46.7%。

    同时,环保部对存在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32个建设项目作出不予批复,退回、暂缓审批的决定,涉及总投资1006.4亿元。

    否决这些可能成为地方未来GDP的项目,会不会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对此,环评司负责人说,这种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宁做现在的‘恶人’,不做历史的罪人”,所以大家都有不怕得罪人的思想准备。

    环评司在审批环评时都是依法、依规的。比如,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

    这位负责人也坦言,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评审批的外部压力会越来越大,今后,环评部门依然需要充当否决不合规项目的“恶人”。

    “十二五”30个待建大型炼化项目成环境隐忧

    根据各地公开的“十二五”规划,环保部环评司的工作人员粗略地算了一笔账,5年内,各地拟开工建设的大型炼化项目超过30个,新增炼油产能两亿吨。

    这还只是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早已密布重化工企业的大江大河流域是否还能承载起这些规划中的项目?对此,环保部环评司负责人坦言,快速扩张的化工石化产业势必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形成巨大压力。

    在渤海溢油事件和大连PX事件后,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就曾要求:“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

    环评司负责人说,环保部也希望用环评作为控制闸,提高化学品生产的环境准入门槛,减少重化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化工石化大项目环评的把关者,环保部环评司近年来充分感受了地方投资重化工行业的热情,但这种热情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为未来环境安全埋下隐忧。

    据环评司负责人介绍,当前,各地发展化工石化的意愿十分强烈,沿海、沿江各省区纷纷规划大型炼化基地、布局化工石化项目,化工石化产业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除了地方高涨的投资意愿外,环保部还担忧,一旦化工石化企业发生环境事件,可能直接威胁江、河、湖、海的生态环境,影响居民的饮水安全。 

    2010年7月28日,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南京塑料四厂发生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共造成22人死亡。此类事故折射出我国当前重化工行业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展,很多原先布局在郊区的重化工企业与新建的居民区交织在一起。

    环评司负责人说,当前,既有老化工区面临居民区逐渐“包围”的历史遗留布局问题,也有新建化工石化园区规划控制不当造成新的环境风险防范问题。这一问题的调整和消化将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期进程。

    在企业层面,问题也令人担忧。环评司负责人介绍说,我国化工石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落后,易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次生污染事件。另外,部分企业环境风险意识不高,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应急反应能力也不足。

    各地热捧重化工项目,看中的都是这些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但在环保部门眼中,如果规划或措施不当,化工石化有可能成为大江大河或城市的重大环境隐患。应对化工石化行业环境风险挑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

    对环保部来说,环评就是新建化工石化项目的控制闸。环评司负责人说,对化工石化项目,环保部不仅要对单个项目进行环评,更重要的是将对一个区域内能承载多少化工石化项目进行评价,“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大型化工石化基地布局的环境影响论证,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开发。

    事实上,自2009年开始,环保部花了近3年时间组织开展了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涉及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核定了这些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促进这些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布局、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如何守住大江大河生态底线

    今年初“十二五”规划发布时,有专家解读说,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水电”,今后5年是中国大力发展水电的黄金时期。而环保部官员看到的则是规划中提到的前置条件:发展水电“要以做好生态保护为前提”。

    那么,在“十二五”期间,环保部门如何守住大江大河的生态底线?

    环保部环评司负责人说,环保部门从来不反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但也从来不支持重开发轻保护的开发行为。在未来水电项目的环评审批中,环保部门将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最大程度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生态功能重要、生物物种丰富和地质条件脆弱的地区,不可回避的是,过去有的流域水电开发存在“保护跟不上开发”、“保护让位于开发”的问题,一些水电项目在设计时过多考虑水能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较少考虑流域其他功能,已经对一些河流的水生生态、景观环境等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影响。

    这位负责人说,今后的水电开发必须从决策开始,将生态优先的原则,贯穿到未来水电开发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环保部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对待开发的流域进行规划,并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通过规划和规划环评来协调开发与保护问题,实现水电的科学、有序和适度开发。有了流域开发的规划环评,环保部门在审批水电项目环评时,也就有据可依,不在规划范围内或是规划环评不支持的水电项目将被挡在门外。

    水电开发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是上下游、干支流如何统筹的问题。一条河流会流经不同的地区,往往每个地区都想“雁过拔毛”,掌握干流资源的就开发干流,没有干流资源的就开发支流,没有从全流域角度进行权衡并分析其累积性环境影响。当一条河流上的水电站鳞次栉比,河流的生态环境破碎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河流生命力的丧失。

    这位负责人说,有序和适度就是指在流域的水电开发中,要把握好开发的强度、开发的尺度和开发的速度,避免同一流域的上下游水电项目同时开发,避免干支流水电项目遍地开花,避免水电开发超出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并且,水电开发一定要坚持法律许可的底线,禁止在法律明令禁止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布局水电梯级,对有可能直接导致珍稀物种灭绝的水电站也要取消。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22日 01 版

扎实做好以科研为中心各项工作
努力推动我国军事科学繁荣发展
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公开“三公经费”
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
面对开发冲动 如何守住生态底线
王琳娜:我们80后能接好036的班
“神八”返回舱揭开神秘面纱
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