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吃中餐吗?”我问。“我把中餐当做一种文化来体验。”14岁的Rose说。这当口,Rose的爸爸正在厨房做晚饭,典型的中国菜:洋葱炒鸡蛋、菜花炒肉片、青菜和油爆大虾。生活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这个中国家庭,生活是多元化的。中午,Rose会在学校吃午餐,和美国孩子一样,吃汉堡喝汽水,这是她喜欢的。晚饭,一般都是中餐,她用筷子几粒几粒地夹起米饭送进嘴里,吃得很慢。当然,爸爸让她把青菜全吃完,她也乖乖照做。
Rose在9岁的时候跟爸爸一起到美国,4个月后,语言就不成障碍了。慢慢地,她还喜欢上了西班牙语和德语。学校里的“Spanish Queen”(西班牙女王)就是她,最近她还开始梦想当外交官。虽然爸爸在女儿的书架上“别有用心”地放了一排中国古典作品:《庄子》、《老子》、《诗经》等,但Rose从来没看过。从爸爸口中,她也知道一些中国历史知识,但是她更热衷的是参加美国地理知识竞赛。问她喜欢美国什么地方,她会说,什么都喜欢。而她的爸爸,打算把女儿送进大学后就回国发展。
在美国,多元文化是如此普遍。从西部到东部,各地的风土人情迥然不同。
洛杉矶有大量的墨西哥移民,墨西哥餐是到洛杉矶必尝的,地铁站里布满墨西哥风情装饰画,图文并茂地述说着洛杉矶的历史。洛杉矶也是现代影视文化的一大集散地,因为好莱坞就在这里。看好莱坞如何制作电影,环球影城是必到的。最经典的路线是进入好莱坞影片拍摄场地去探片,途中经过无数电影场景,大有戳破西洋镜的感觉:曼哈顿天际线原来是一面纸糊的墙壁,洪水原来是人工排出的一股水流,空中飞车竟然是两个汽车模型底下连着操纵杆,栩栩如生的恐龙金刚也都是特技效果。美剧《绝望主妇》里看起来幽雅整齐的紫藤巷,其实只是一条狭窄普通的街道,所谓中产阶级的豪宅看起来比正常尺寸还要矮小黯淡……然而,仔细一想,能把这些看起来很假的场景变成电影里震撼力十足的情节,除了拍摄技术和特技特效,电影人还真是有创意。
告别了好莱坞的声色犬马,来到了安静整洁的华盛顿。美国首都地方不大,但精华都聚集在一处,国家大草坪南北两侧矗立着近20个博物馆、画廊、纪念碑和植物园,而那些国家机关大楼则低调地藏身在一片博物馆群落之后。这里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游客们经过安检就可以随意参观。不时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上艺术课。他们席地而坐,和老师一起讨论,过往的游客也竖起耳朵倾听他们的对话。还有一些艺术爱好者,在某一幅画作或者雕塑前架起画架,临摹着。好奇的参观者会走近询问,于是两人相视一笑,轻声交流起来。
在这里,看不懂展品没关系,有一种鼓励你去感受艺术的气氛包裹着你。徜徉在无数知名不知名的作品前,安静、温暖,有一点淡淡的喜悦。在华盛顿,参观博物馆就是一种幸福。走累了,出博物馆后门到独立大街,在街边的热狗摊上买点吃的,坐在路边的椅子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慢慢消化刚才看到的丰富藏品,还有热狗。
纽约的繁华喧嚣并不出人意外,而在这一片市井声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声音传来。前些天,华尔街特别热闹,不光有世界各国的游客,还多了一群“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他们排着队,一边行进一边不停敲着手中的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好不热闹,引得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而街道另一边,则是西装革履的华尔街精英们行色匆匆。
示威者们的大本营在一个小小的街心花园里,到处是帐篷。帐篷的间隙有图书馆、餐厅和做宗教仪式的地方,杂而不乱。我去的那个午后,看到示威者正排队领着点心:一勺冰激凌加一勺坚果,有游客也凑热闹过去领一顿免费的点心,他们照样给。一位黑人小伙子对着电视台记者信誓旦旦:我要把“占领华尔街”带到美国各地,我就走着去,最后一直走到佛罗里达的奶奶家。
在我看来,美国是一个很有包容力的国家,每个人都是多元文化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