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导弹团收到一封由四川省营山县涌泉乡杨庙村村委会寄来的感谢信。来信反映,该团二营指保连列兵伍佳积攒3000元津贴费寄回家,请爷爷替他看望慰问村里24位“空巢老人”。信上还有24位老人的签名和24个鲜红的手印。
伍佳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列兵。3000元,是伍佳整整半年的津贴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去年年底,伍佳从杨庙村八组应征入伍来到该团。初入军营,他几乎每两天抽一包香烟,加上训练强度大,每天还要吃零食补充体力,每月300元的津贴费没到月底就花了个精光。没钱了,他就让父母寄。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兵连快结束的时候。有一天,伍佳给家里打电话闲聊,爷爷向他说起了老家的情况:“村里年轻人出去打工,都走得差不多了,留下来的老的老、小的小。今年又干旱,很多农作物没法下种,恐怕那些子女不在家的老人今年又要受苦了。”
对爷爷描述的情况,伍佳再熟悉不过了。因父母在外打工多年,伍佳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对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
当天晚上伍佳躺在床上难以入眠:老家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年轻人出去打工,村里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遇上哪年收成不好,老人们的日子就更苦了。然而,自己一包烟就抽掉了老人们几天的生活费。
想起村里老人对儿时自己的关心,伍佳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觉得应该为老人们做点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团里开始在新兵中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倾听讲座、交流讨论、对照检查……伍佳颇受震动。他在教育体会中写道:选择军营,就选择了成长。成长的内容有很多,但思想上的成长才是最关键的成长,如果入伍几年连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都没改掉,那就算不上一个好兵。
从今年3月起,伍佳渐渐戒了烟,每个月只花几十元买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其余的钱都攒起来。但用这些钱干什么,伍佳一时“还没想明白”。
该团为了营造教育氛围,在营区主干道的两旁竖起灯箱,灯箱里展示的是全国全军英模人物的照片和他们的事迹,其中有位叫卢加胜的“全国道德模范”引起了伍佳的注意。
卢加胜也是四川省营山县人,与伍佳是老乡,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每年都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钱,去看望慰问老家的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10多年来从未间断。
“向老乡学习。”卢加胜的爱心之举启发了伍佳,一个爱心计划在他心中悄然产生。
令伍佳高兴的是,今年6月,新兵津贴费调整为每月500元,并且从去年12月开始补发,他一下子领了1600元津贴费。
国庆节这天,得知团队马上要外出驻训,伍佳迫不及待地把积攒下的3000元津贴费寄回家中,并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希望爷爷用这笔钱为村里的老人买点营养品和生活用品。他在信中写道:“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的幸福不是整天考虑个人的事,而在于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我能让老人们感到一点温暖,那我心里就会感到更加温暖。”
收到汇款和来信后,伍家人很惊讶,同时为伍佳的变化感到很欣慰。爷爷按照伍佳的意愿,为村里24位“空巢老人”送去了营养品,以及米、油等生活用品。
很快,此事在村民中间传开了,村主任吴兴华得知后异常激动:“我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村长当了10多年,如此大范围无偿地向村民赠送东西,我还是头一回看到,一定要写感谢信。”
得知吴主任要给伍佳所在部队写感谢信,受助的丁淑清、刘贞云、刘贞华、陈各汉等24位“空巢老人”找到吴主任,在信上极其工整地签上姓名,按下红手印,他们不仅要向伍佳表达感激之情,更感谢部队培养出伍佳这样的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