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昆明五华区“百户千人”行动帮扶贫困残疾人

他们有说不尽的幸福

本报记者 张文凌 雷成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27日   03 版)

    幸福是什么?

    幸福对一个有智障孩子的父母来说,就是一间照料站,能让他们的孩子得到照顾,学会生活技能,让父母得以脱身外出就业;

    幸福对一个15年不能到卫生间洗澡的残疾妇女来说,就是家里卫生间的门被拓宽,所有门槛被拆掉,自己可以摇着轮椅自由出入卫生间;

    幸福对一个高位瘫痪、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厕所的人来说,就是有一个便携式座便器,可以不再让家人为自己端屎端尿;

    ……

    近日,记者前往昆明五华区多个残疾人家庭采访,残障人士们拉着记者的手,诉说着他们的“幸福”,久久不肯松开。

    “幸福”来自于今年五华区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的贫困残疾人“百户千人”帮扶行动。截至目前,该区投入320多万元,对辖区内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516户居家环境最为简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环境改善、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日常生活必需品配备;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对1000名以上的残疾人进行了生活、康复、就学、就业等重点帮扶。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贫困残疾人士的生活现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让他们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让残障人士有个温馨舒适的家

    自从5年前丈夫去世后,查应琼就再没有进过家里的厕所。

    查应琼是一位高位瘫痪的妇女,只能靠轮椅行动,但家中空间小,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十分狭窄,轮椅无法进入。5年来,她只能在房间里使用座便器,由儿子帮忙清理,这让母子二人都很难堪。由于她的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大部分时间要留在家中照顾母亲,不能正常工作。母子二人靠低保金生活,多年来连安装一个马桶的钱都没有。

    杨建新视力4级残疾,他和妻子用每月仅有的800元,供着儿子读大学。电视机是上个世纪别人淘汰给他们的,儿子的“床”是用砖块搭起来的,洗澡还用着老式的铁皮烧水箱。房间墙面发黄,卫生间和厨房破旧不堪。全家最怕下雨,只要一下雨,没有窗子的阳台就像一个蓄水池,将雨水全部灌入家中,地板早就发霉腐烂。

    幸运的是,查应琼和杨建新成为了五华区“百户千人”帮扶对象。

    11月23日,记者来到查应琼的家中,她激动地摇着轮椅带记者参观改造后的家:客厅粉刷一新、卫生间和厨房的门拓宽了,墙上、地上都贴了磁砖,灶台换了新的,洗碗池的高度和空间经过特别设计,她坐在轮椅上就可以洗菜洗碗,卫生间的蹲坑变成了马桶,还安装了太阳能洗浴设备和浴霸。而过去15年,她从没有到过卫生间洗澡。

    居家环境改善后,查应琼不再像过去那么依赖儿子了,儿子可以外出工作,她的心情也开朗了。她说:“这个轮椅也是新的,过去我那个轮椅太烂了,有了新轮椅,现在哪里都可以去了。”

    杨建新的家也得到了1万元的资助,粉刷了房间,安装了太阳能,还配备了听觉门铃、电视机和床。

    “五华区有各类残疾人4万多人,占全区户籍总数的6.34%。不少贫困残疾人家庭还处在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水平线上。贫困残疾人家庭面临许多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生活环境恶劣,条件简陋,康复、就业、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现状。”五华区残联理事长黄兴发说:“‘百户千人’帮扶行动改变了以往只是根据相关政策实施专项帮扶的做法,从‘帮个人到帮家庭、单一帮到系列帮’,重点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设置无障碍设施和提供生活必需的家电、家具品及残疾人辅助器具,给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同时,还实施残疾人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康复服务、教育帮助、就业扶持等系列帮扶活动,系统地为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据悉,为使这项工程在阳光下运行,五华区制定了严格的审批、公示及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帮扶行动公开、公正、透明。

    照料站不仅解放了父母,也让孩子有了朋友

    在五华区观音寺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记者看到身穿明黄色运动衣的郭志远最为活泼,他不停地举手起立回答老师的提问。下课了,看到记者来访,郭志远兴奋地进行自我介绍,并且让记者坐好,听他用葫芦丝演奏《清清玉壶水》。

    长相清秀的郭志远是一名智障少年,今年17岁,但智力只相当于10岁的孩子。令人惊奇的是,他会吹葫芦丝、滑轮滑、弹吉它,会熟练用电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浏览新闻,还会使用电脑制作课程表,每分钟能打15个字。

    2007年郭志远开始练习轮滑,2010年9月便在福建进行的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轮滑项目3块铜牌。

    今年,郭志远参加五华区残联建党50周年文艺汇演,得到300元奖金。他把奖金交给妈妈时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挣到的钱。”

    对爸爸妈妈来说,他们最高兴的是,自从有了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他们可以把郭志远放心地交给这里的工作人员和老师,自己出去工作了。此前,郭志远的爸爸只能待在家中照顾他,全家靠妈妈做保洁员的收入和一份低保金生活。

    今年3月投入运行的五华区观音寺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是云南省第一家专为智力残疾人开办的非盈利性机构,入站学员每月只需交纳200元的伙食费和其他康复费,其他费用由五华区政府全额补助,照料站除了保障学员的饮食起居之外,还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学员每天接受礼仪、语言训练以及学习美术、手工、劳技、音乐等课程。200多平方米的照料站分为教学区、手工区、图书阅览区和电子阅览区,室外是社区的休闲广场,建有跑道和健身器材。

    “日间照料站主要是培养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照料站不仅解放了父母,也让年轻人有了可以交流的朋友,使他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家人。”照料站站长、观音寺社区残联专职委员刘春蓉说,站内一名女学员经过照料站的辅导后找到了工作并结了婚;今年5月4日,站里有3名学员加入了共青团。

    在照料站,记者还认识了23岁的学员郭元龙,他是患有自闭症的二级智力残疾人。来照料站后,他学会了叠被子、煮面条,能够当众唱歌、绘画。他靠绘画这个技能减轻了家庭负担:在医院针对智力残疾人士举办的绘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免除1.2万元干细胞移植穿刺手术费用的奖励。

    残疾人的“幸福感”是检验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参数

    在五华区残疾人便民服务暨援助中心,记者注意到设在服务中心旁边的“残疾人爱心超市”。

    2011年,五华区共为1765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爱心卡”,金额合计19.175万元。残疾人凭卡可以到爱心超市免费领取日常生活用品。为鼓励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工作,五华区还建立了奖励机制,对参与全区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残疾人奖励相应的分值,这些分值可以去爱心超市免费换取日常生活用品,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荣誉感。

    “这一方法特别受残疾人欢迎。去年,有112名残疾人参加昆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行动,今年又有78人参与创建园林城市的行动。”黄兴发说,对残疾人除了物质上的帮扶,精神上的帮扶也同样重要。残疾人士对社会事务的热心程度超出想象。

    “令我特别感动的是,汶川地震后,五华区600多名残疾人自发地到残联来为灾区捐款3万多元,其中70%是低保户,每月收入不足500元。”黄兴发说。

    令黄兴发难以忘记的是,在多年前的一次区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听到几个残疾人对运动会啧啧称赞:“区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生活在五华区很幸福。” 

    从那时起,黄兴发就意识到:能不能让占全区人口6.34%的41717位残疾人感觉“幸福”,是检验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参数。

    2009年,五华区投资110万元建起了全国首家残疾人便民服务暨援助中心,民政、社保、卫生、教育、司法,甚至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服务纷纷进入。316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地上有盲道,墙上有扶手;电视屏幕里播放着手语版的办事指南,书报架上有盲文办事程序。4台安装了盲人语音软件的电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一台价值1.8万元的一键式盲人智能阅读器可以将文字材料处理后以语音形式播放出来。

    五华区的系列帮扶行动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参与和支撑。目前,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市公交公司等多个企业和民间爱心团体加入到了“百户千人”帮扶行动中,帮扶内容项目化等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新型残疾人帮扶救助行动正在全区展开。

熊丙奇:发出批评之声是学者应有义务
刘伟:活着已值得庆祝
会议经济值得骄傲吗
全国中学共青团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他们有说不尽的幸福
“老垦荒”成明星 青年呼唤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