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拖延怎么成了惯性

小月儿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29日   11 版)

    青春热线编辑:

    您好。

    我是一名研究生。我做事有爱拖延的毛病:学业课题上的研究工作总是感觉很难开展,注意力不够集中,上网东游游西逛逛时间就浪费了,效率很低,而且自己定的截止时间一再推迟,最后不仅让自己失望,也让老师对我不再那么有信心了。

    周末开始时我总是有些学习、工作的计划,但结果往往是在上网、玩游戏中度过两天。我觉得要是再这样下去,自己可能就越来越平庸;实习和学习计划丝毫没进展,今后如果要留在北京将缺乏生存能力。

    尽管周围的一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毛病,但我的“病情”比较严重,尤其是有些时候玩到深夜,身心俱疲。

    我知道事在人为,态度很重要,而这种改变也没有捷径。其实拖延的问题我可能很早就有,但大学前三年我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对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心让我很多时候对懒惰不再妥协,因此一段时间甚至被人当做模范。但是大四和读研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变了,许多事想得多做得少。或许是换了一个平台,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小,网络的世界越来越大,我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改变自己的尝试,但现在还是老样子。我想知道有什么改变的好方法。

    小蔓

    小蔓:

    你好!看完你的来信,我能体会你内心的着急和无奈。心里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但似乎就是难以跨过由“知”到“行”的鸿沟,这样的情况的确很让人苦恼。

    看到你在信中描述大四之前自己感觉还比较好的情况,写到“对懒惰不再妥协”,我从中感受到了你克服“拖延”和“惰性”的决心;你说“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改变自己的尝试”,我可以想象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去摆脱“拖延”的“纠缠”。就像你所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惰性,尤其是在主动或者被动地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以后,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顺应生活的惯性,而改变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从这一点上说,你有勇气去作这样的“斗争”真的很值得鼓励。

    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你是个特别要强和积极上进的人。虽然我不清楚你给自己制定的“周末学习工作计划”是什么样的,但依照你对改变的急切程度,我猜,这个设定的任务也会是不小的工程。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不是小蔓,而是给小蔓提出要求和布置任务的另一个人,你会怎样看呢?小蔓的周末原本就是用来调整和放松的,上网、游戏其实无可厚非,如果她能完成一点学习工作任务都得算做额外“加班”了。更何况如果布置的任务太多太重,让她觉得很难完成计划,却又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潜意识里的抵触就会使得她采用无节制上网、游戏的方式去回避学习工作。这时候,布置任务的人没有反思这种任务和要求是否合理,而是武断地对她“失去信心”,甚至觉得她需要“鞭策”,这样想想,是不是觉得小蔓也会挺委屈,挺让人心疼的呢? 

    谈到这里,你也许已经发现,很多时候“拖延”并非“懒惰”使然,而是理智的要求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了不舒服的感受,于是“自我防御系统”启动,使理智和感受产生了矛盾。这时候,我们理智上会强制自己执行,而感受上又会因为不舒服带来的抵触牵制我们的行为,使自己陷入自责却无法行动的恶性循环之中。

    打破这样的循环,一方面要通过理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注意任务的可实现性,做到张弛有度,并留足机动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充分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感受,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用轻松的心态去积极调整行动。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肯定自己,慢慢磨合,让计划与行动能够很好地匹配,困扰也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对于你来信中提到的几个问题,我觉得也可以换个角度解释。比如你说自己现在“想得多做得少”,而事实上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也许客观要求我们就要多考虑一些问题,这种思考占用的心理资源会更大,留给行动的余地自然就会相应减少。你认为以前自己更积极,那是因为以前我们通过很多外在标准及时给自己反馈,动力被激发出来,产生行动的动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外在标准会越来越少,就需要在内心建立及时肯定和反馈的机制,激发自己的动力。

万花筒
要名校牌子还是要研究生学历
澄清困扰增强职业能力
探索自己达到角色平衡
拖延怎么成了惯性
别再把醉酒当借口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