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英国、美国和联合国等国家与组织纷纷谴责伊朗学生冲击英国驻伊朗使馆一事。当地时间11月29日下午,数千名伊朗高校学生和民众来到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附近,他们高喊反英口号,有的手举反英标语,有的挥舞伊朗国旗,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的单边制裁措施,要求政府驱逐英国驻伊朗大使。
在此过程中,20多名抗议者冲进使馆,对馆内进行“洗劫”。而使馆外的抗议者则持续向使馆建筑投掷石块和燃烧瓶,导致大楼部分窗上的玻璃被击碎。示威者还扯下并焚烧使馆的英国国旗,换上伊朗国旗。
英国斥伊朗政府不作为
伊朗外交部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晚发表声明,对当天下午发生的示威者冲击英国驻伊朗使馆事件表示“遗憾”。声明强调,冲击外国使馆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伊朗外交部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事件。同时,伊朗否认官方参与组织学生的示威活动。
在英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该事件感到“愤慨”、“不可接受”和谴责后,英国外交大臣黑格11月29日称,伊朗政府应该为没有保护好英国使馆负责,因为这是其必须做到的。
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发表声明谴责此次袭击事件是“粗暴且毫无道理的”,并要求伊朗政府追究闹事者责任。他还表示,英国将在未来几天内考虑做出应对措施。
目前,英国外交部已对本国公民前往伊朗发出旅行警告,并提醒已在伊朗的英国公民留在室内,“保持低调”,等待进一步建议。英国外交部表示,出于安全考虑,部分英国驻伊朗外交人员已开始撤离,但没有说明是否会撤离其所有外交人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葡萄牙常驻联合国代表卡布拉尔宣布,安理会强烈谴责对英国驻伊朗使馆的袭击事件,敦促伊朗政府保护外交官。据悉,这份没有约束力的声明在此前的会议上得到了安理会全部15个成员国的一致通过。
11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事件表示“震惊与愤怒”,他在与英国国际发展部长米切尔会谈时敦促伊朗政府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美国白宫11月29日发布声明称:“美国以最强烈言辞谴责冲击英国驻伊朗大使馆事件。伊朗有责任保护驻本国大使馆及外交人员的安全。”声明还敦促伊朗应履行国际义务,谴责冲击事件,起诉肇事人员,保证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并称美国国务院与英国政府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准备“在此困难时刻”向英国提供支持。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期间,数百名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将美方52人扣为人质,时间长达444天。事件发生后,美英相继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迄今美国仍未在伊朗设立使领馆,英国则于1988年恢复与伊朗关系,1998年将两国关系升为大使级,直到近期两国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事件使伊朗核问题解决更加复杂化
针对伊朗民众此次为何会对英国采取这样极端的做法,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这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1979年发生的事情首先就在两国间深深埋下“不睦”的种子,近期国际上又发生一系列针对伊朗的事件,包括美方指控伊朗暗杀沙特大使、国际原子能机构出台伊朗核设施报告等。
就在这紧张时刻,英国又宣布对伊朗的单边制裁措施,可以说,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1月21日,英国政府宣布该国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停止与伊朗任何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交易或商业往来,包括伊朗央行。英方认为,伊朗的银行正在为参与核弹项目的个人和团体提供金融服务,英国这一做法是为了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11月28日批准了议会前一天通过的要求降低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议案。根据这项议案,伊朗外交部须在两周内将伊朗与英国的关系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此外,该议案还要求伊朗政府降低两国经贸关系水平。
华黎明称,其实伊朗在过去几十年间多次发生过冲击别国大使馆的事件,但如这次这样烧毁国旗、洗劫使馆建筑的事件非常少见,可以说是自1979年冲击美国使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事件发生后,美方和英方都宣称要在短时间内对伊朗采取行动,伊朗必须为此事件承担一系列后果。欧盟也于日前宣称要在本周酝酿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对此华黎明认为,鉴于西方国家已经对伊朗实施了几十年的制裁,这次的制裁应该也只是集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不会有什么新花样,军事方面的制裁应该没有可能。在石油贸易方面,欧洲国家的大型石油公司早已撤出伊朗,因此,石油禁运方面也只是不再购买伊朗的石油而已。
目前,叙利亚国内形势也极不稳定,而伊朗国内在这一敏感时刻又发生冲击英国使馆的事件,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令人担忧。华黎明认为,一些国家或组织对叙利亚问题的关注其最终目的就是伊朗,因此,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使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具体来说,英国对此事件的反应不外乎从表示抗议到断交这个范围。关于两国断交,英国将不得不衡量这会给伊核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伤害。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伊朗问题专家菲茨帕特里克指出,英国伊朗断交肯定更无助于恢复伊朗核问题谈判。
英国驻伊朗使馆劫难多多
英国驻伊朗使馆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期间多次遭到伊朗强硬派冲击,可以说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建筑。分析人士称,英国驻伊朗使馆已成为伊朗强硬派向西方展示敌意的“窗口”。
英国驻伊朗使馆的建造历时5年,屋顶和部分建筑材料都来自英国,施工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意外——由367只骆驼组成的运输材料的驼队曾多次遭到匪徒抢劫,并被税务官员扣押索要赎金。此外,运输玻璃和细木工制品的船只还曾失火。1867年,大使馆终于正式建成完工。
1906年,伊朗爆发起义,英国驻伊朗大使馆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当时有1万多名德黑兰人在使馆大院避难。另据英国外交部的档案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该使馆开会,讨论战争进展以及欧洲的未来。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英国与伊朗的关系降至冰点。于是在1987年至1990年间,使馆一直处于空馆状态。两国关系在1989年曾经一度好转了一个月的时间,但随后又陷入紧张。1999年起,两国才互派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