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没有顶层设计很难健康发展

马树超:应尽快设立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本报记者 桂杰 朱丽亚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5日   11 版)

    马树超

    “有一次,我和一位高职学校的书记在长沙机场遇到一个女青年,我们和她聊天,问到她是哪里毕业的,她回答我是垃圾学校毕业的。当时,我旁边的这位书记脸上的汗水马上就流下来了,他害怕女生说出的学校名字就是自己所在的学校。结果,这位女生说出来的还真不是这位书记所在的学校,书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在日前举办的2011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高职院校的领导都应该有这种认识,学生不论在哪里都能够认同自己学校,并以学校为荣,就说明学校的校园文化基本上达标了。”

    在年会上,马树超作了题为《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与对策》的报告,讲述了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策略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相关文件的若干亮点。

    在讲述职业教育面对的主要挑战时,“职业教育体系缺乏顶层设计”被马树超摆在首要位置。从1985年开始,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多年来确实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就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兴奋式发展阶段,缺乏顶层设计。从过去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来看,我们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的思路在过去一个阶段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职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多万人、中高职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这个时候,如果缺少顶层设计,没有跨界的支撑,职业教育就会很难健康发展。在一篇论文的开头,马树超这样写道:“进入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重点,正在从以规模发展为重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06年,马树超作为职业教育界的代表曾经参加过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职业教育座谈会,当时他发言的主题是关于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他举了德国的例子,德国16个联邦州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各州自己制定的学校法来规范,但是职业教育却要按照整个国家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办学和运行。可见,国家意志和政府主导十分鲜明。譬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专门有一章是关于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条文,其中规定研究所的所长由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的所长是什么概念?在我国,国家级的研究机构,类似的有中国科学院,管国家的科学研究发展;有中国工程院,管工程技术层面的研究;有中国社科院,管社会哲学文化事业。目前就是缺国家层面管生产实践、管职业与就业发展的研究院,即缺职业教育研究院。”马树超说,“在我国,职业教育日益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20年来,全国中高职学校学生的规模有数10倍的增长,中央财政对于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也有数百倍的增加,但是负责顶层设计的研究所地位却日益下降,这值得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是1990年前后在中德政府合作的背景下产生的,1991年建所时,德国方面提出的是建立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双方商讨后确定名称为“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德方提出所长必须是跨界的高层领导担任,因此,当时任命的所长副所长由教育部副部长和劳动部副部长分别担任,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国家地位和跨界特征。20年来,从跨界的两个副部长到教育部的一位司长,目前是一位副司长(正厅级巡视员)任所长。“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规模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但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任职所长的位置越来越低,让人觉得遗憾。”马树超说。

    在报告中,马树超介绍,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有500多位专职研究人员,为德国8200余万人口的职业教育开展研究服务。对比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有30多位专职研究人员,为13.4亿人口的职业教育开展研究服务。从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服务数量比来看,中德之比是1∶250左右,“我们的职业教育科研真的是太薄弱了!”马树超感慨说。

    在马树超看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外部适应性是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这个体系必须开放,必须跨界统筹。他说,“德国制造”的成功在于职业教育的成功,职业教育的成功在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开放。

    近年来,德国又组建了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指挥部,并建立了若干针对不同专题的“改革创新工作小组”,以及通过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文化、开拓职业教育后教育、提高职业教育通融性等新举措,使其职业教育体系继续不断完善。

    在马树超看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系统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科研系统远远跟不上职业学校数量增加、规模发展的要求,以及解决专业调整滞后、职业资格证书系统建设滞后这两个问题的需要。为此,他建议尽快设立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至少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明确其功能和职责定位,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研究,定期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业目录。除此以外,还应该在各省普遍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加强职业教育应对经济社会需求的机制研究、鼓励和支持行业组织和劳动就业研究机构开展职业资格标准研究、重点吸引高校尤其是工程类高校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本版照片由王鑫摄

马树超:应尽快设立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王旭明:高职教育到了提升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的时候
谢湘: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
一语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