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年有3万余项比较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其中最终转化为工业成果的只有10%至1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至80%的转化率水平,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是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如是说。
在招商银行“千鹰展翼”的推荐会上,马蔚华表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将带来一个新时代,大批高精尖创新型成长企业必会应运而生,并由此引发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该推荐会展示了招商银行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针对创新型成长企业精心设计和推出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创新产品。
马蔚华说,从中国着眼,“世界工厂”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8%左右,2020年该比重要达到15%左右。初步测算,如果按GDP年均增速8%计,要实现2015年8%的占比目标,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4%,届时将达到4.3万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接近20%。
“我们坚信,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和扶植也势必催生一大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成长企业。”马蔚华说。
然而,新时代的到来也并非易事。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创新型成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强有力支撑。据有关资料统计,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研究、开发中试、工业生产三个环节所需的资金配比是1∶10∶100,每一开发阶段所需的资金量都是前一阶段的10倍,一旦资金供应不足,就将无法完成从最初投入研发到最终形成经济效益的闭循环过程,前期投入就有可能成为沉没成本而付之东流。
正是因为拥有活跃的风险投资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美国电脑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医药技术等高新技术才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引领美国步入了新经济时代。微软、苹果、英特尔等企业,更是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由默默无闻的小型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相反,前苏联和东欧拥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可是在企业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却远远落后于美国,其原因就在于经济金融体制僵化,缺乏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严重空白,极大制约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马蔚华说,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他认为,商业银行至少应该在加大对创新型成长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构建商业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的联动融资模式,提供全方位的上市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与应用,紧密依托资本市场增强银行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等五个方面有所建树。
本报记者 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