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2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巩庆海的人生法则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6日   06 版)

    11月1日,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托举神舟八号飞船精确入轨,轨道高度偏差在10米以内,轨道倾角偏差在0.001°以内,是我国运载火箭有史以来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

    发射成功当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很多人喜极而泣,甚至抱头痛哭。“因为这枚火箭是首飞,技术上又有重大改进,大家压力都很大。”承担着CZ-2F运载火箭制导系统设计和试验验证工作的巩庆海说,这枚火箭最大的技术改进是应用了迭代制导技术,也就是决定火箭入轨精度的最关键环节。“打个比方说,以前要瞄准的是固定靶,这次是运动靶,而且靶标更小。”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制导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工程师,今年31岁的巩庆海和其他同事一起实现了这项技术的突破。

    不善言辞的巩庆海回忆发射成功之后的情景,说自己当时还算平静,但是眼泪还是在眼眶里打转。其实,尽管新技术仅在靶场就进行了300多条物理仿真,上万条数学仿真,不到最后一刻发射成功,巩庆海还是不放心,他认为这是性格使然。他始终坚信一点:要做好一件事情,让自己满意、放心,就要耐得住寂寞,就必须多花时间。这也是巩庆海从读书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我不是那种特别聪明,一点就透、悟性特别高的人,所以我在专业的学习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上,需要多花一些时间。而且我们的专业是强调精度的,需要精益求精、万无一失,要掌握多一些、好一些,更要能耐得住寂寞。”巩庆海说。这句常常能从年长的科学家口中听到的话,却从一个80后青年口中说出。

    巩庆海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出生、长大,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让巩庆海从小就产生了一种国防情结。1999年,就是巩庆海参加高考的那一年,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这更坚定了巩庆海的决心。他报考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该校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巩庆海说,当时这个专业还是很冷门的。

    在做毕业设计时,巩庆海看到了比他高两级的李勇在实习记录本里写下的誓为航天事业作贡献的心愿。巧合的是,2003年,李勇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人力资源处干事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招聘,巩庆海见到了这位慕名已久的师兄。加之对航天事业的向往、到北京读书的期望等因素,巩庆海报考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的研究生,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所。

    在巩庆海的人生法则里,只有最简单的一个:态度决定一切。“对一件事情越是在意了,责任心就越强。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巩庆海说,比如加班的问题,到底是回家还是加班,“有的时候可能真觉得挺枯燥的,内心也会斗争,但是慢慢就习惯了,对一件事情参与得越深、负责得越多,就会越主动。”

    事实上,从今年大年初四开始,一直到之前发射结束,巩庆海的神经都是紧绷的,有时候突然意识到某个环节有问题,可能会吓出一身冷汗。

    “火箭就飞600秒,无法人为干预,只能预先尽可能多地去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巩庆海在工作中的状态常常会带到生活中,导致在生活中常常会心不在焉:家里要贴一扇窗户的玻璃纸,第一次,巩庆海量好了尺寸,去买的时候,忘了;第二次,又量一遍,爱人去买的时候,发现不对,太小了,原来是记成英寸了;第三次,才量好把玻璃纸贴上。这种在旁人看来的执着、专注,在巩庆海看来只是做到了 “踏实肯干、肯钻研”,这是他在参加副主任设计师竞聘时,在“竞聘优势”这个很大的空白栏中写下的几个字。

    巩庆海·微寄语

    我没有给自己设定特别的目标,只是一步一步走,现在自己各方面的发展跟当初入职时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差不了多少。我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花两个小时做的事情与花一个小时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2月06日 06 版

用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创新型成长企业
招商银行力推“千鹰展翼”计划
元旦春节前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辽宁:加强春节前农民工维权案件审判
教育部座谈学习钱学森事迹
河北志愿者“暖心行动”启动
团沈阳市委启动“五送.暖冬”行动
清华学子唱红歌纪念“一二.九”
这衣服好!
外来务工青年找到“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