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成本与品质的魔方,是作为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应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的汽车企业来说,更需要如此。然而,很少有车企能游刃有余地掌控成本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不惜成本保质量往往是底气不足的说辞,因过度控制成本疏于品质维护的车企也不在少数。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不仅取决于车企自身的体系保障能力,更取决于其长期以来的价值观。这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个道德问题。
合资品牌在华工厂中,被公认为“绿色工厂”并在全球居于标杆地位的屈指可数,位于成都的一汽大众轿车三厂是一个范本。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安铁成曾表示,“一汽大众轿车三厂完全按照德国大众集团最完善的工厂建设标准和最合理的完美工厂建设原则建设而成,是全球模范工厂之一。”
这家模范工厂同样面临投资绿色环保成本太高的问题,但提高能效和资源利用率的新技术,有力地减少了相应的成本。负责任的企业经营和成功的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体,但有准备的企业可以消除这种矛盾。从长远来看,严苛的环保门槛和复杂的品质保障工程,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冲压车间的设计领先,焊装车间240台焊接机器人的高效率,以及总装车间的技术先进性,足以体现成都工厂的“技术含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涂装车间,干式水幕漆水分离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每年可节水2600吨。与美国查塔努加工厂同步采用的先进工序,则使其内部电耗和热耗分别降低了42%和85%。这证明了对环保技术的巨大投资,是有回报的,履行社会责任同样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在成都工厂总装车间里,让记者最感兴趣的是工程师介绍的一个生产过程细节:在这里,不仅每一颗螺丝的拧紧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而且每辆汽车的每个拧紧数据都会在数据库中保存15年。“一汽大众保证每辆车的生产数据和质量信息都有据可查,质量管理完全信息化,全新速腾就是我们最早运用这套质量管理系统的车型。”
从原材料进厂到整车出厂,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都遵循严谨有序的全球统一标准,确保每个部件和产品都能达到高品质,这就是体系的力量。事实上,建设绿色工厂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节能减排,它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实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标准。胜出的企业,不仅在社会公益上占据了先机,也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在今年车市整体趋冷的背景下,1~11月,一汽大众逆势而上,总销量超过96万辆,百万辆目标有望提前一年实现。在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一汽大众的消费口碑也在逐渐提升。在J.D.Power2011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调查(SSI)的年度调查结果中,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以869分获得第三名,高出行业平均分22分。
“现在一汽大众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由做大转向做强。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除了一流的产品和完备的生产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以及强大的体系支撑能力。”安铁成说,一汽大众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同时也要成为员工最满意的公司,这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任务。
本报记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