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波是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团长,但这个团的官兵更爱称他为“铁教头”。
去年深秋,谢海波带领驻守在兴凯湖畔的连队进行强化训练,全连官兵一个不落地被他“撵”到野外练兵场。抗饥渴、抗疲劳,挑战生命极限,训练还没开始,一些战士便有点腿肚子转筋。
“强旅无弱兵,虎连不养猫。怕苦就别当捍卫兴凯湖的兵!”“铁教头”第一个背起40公斤重的行囊和战斗装具,带领官兵展开昼夜行军。
缺水、断粮,翻山越岭,武装泅渡,攀岩越障,个个课目考验着官兵的意志,道道难关挑战着官兵的极限。稍不留心就可能陷入神秘莫测的沼泽地,稍不注意就会被狡猾多变的假想敌逮个正着,稍有不慎还会受到野兽和毒蛇袭击。
“你有狠招,我有高招。”4名熟悉地形的老兵打起了歪主意,他们钻树林、绕近道,偷懒耍滑。
“罚你们每人五公里武装奔袭、200个俯卧撑,再加搬运弹药100米……”孰料,刚一到达目的地,“铁教头”已经黑着脸在那里等着他们了。几名战士硬着头皮接受了惩罚。
年终考核,这几名受罚的战士都取得了全优成绩,连队代表军分区参加省军区侦察兵比武,取得第二名。用官兵的话说:要不是团长这个“铁教头”的严抓狠训,要想取得这样的成绩,门都没有。
今年年初以来,“铁教头”借鉴特种兵“猎人”训练模式,在全团全面铺开特战兵竞技训练。一次,他拿着一份地图,带着一名参谋,开着一辆越野吉普车,走深山、闯密林勘察训练线路。手机没信号,打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官兵们以为出了啥情况,吓出一身冷汗,20余人兵分三路前去搜救。没想到,4天3夜后,谢海波灰头土脸“闯”出了丛林。
原来,为了摸清地形,“铁教头”带着作训参谋把所有路线勘察一遍,哪里有沟壑,哪里有坟茔,哪里有险滩,全都画在图上,记在脑子里,还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竞技规则。
从那时起,泥泞地推车、风雨中操舟、山地快速搬运弹药、沙滩扛圆木和飞车捕俘、70米攀登、长途奔袭等16个“魔鬼式训练”课目成了该团特战兵的“必修课”。今年9月,“铁教头”带队赴长春参加沈阳战区特种兵比武,获得综合第二。他先后带出了“猎人”连长陈将等60多名在北疆边关呱呱叫的特战精兵,还为省军区边防部队开展特战训练趟出了一条新路。“铁教头”由此声名远播。
“铁教头”还有一双“铁脚板”。一年四季,这双“铁脚板”至少有半年时间巡逻在边防线上。几年来,这个团辖区内的边防哨所、村屯渔点,都留下“铁教头”的足迹。
2008年,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刚刚就任团长的“铁教头”带领官兵在边防一线铺设光缆。
老秃山,是三连辖区内的一座陡峭山峰,过去曾多次发生巡逻官兵连人带马跌下崖的悲剧。
有人建议,这里太险峻,还是绕过去算了。
“群山都难以战胜,谈何履行戍边使命?”“铁教头”顶风冒雪,带领官兵向“死亡之谷”进发,征服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行至一半,脚下的一个石头突然松动,“铁教头”整个身子瞬间向山下滑落,情急之中,他紧紧抓住一根树枝,身子悬在半空,官兵及时赶来,才化险为夷。
看见这一幕,一些官兵心里也打起了鼓,有人劝他还是撤回吧。
“没有敢闯硬拼的劲儿,就干不了边防信息化。”“铁教头”继续前进,3个小时后,终于趟出一条“S”形崎岖山路,并成功铺设了一条通往哨所的通信光缆。
在3个多月里,“铁教头”的足迹踏遍了千里边防线。与此同时,他还先后跑北京、长春、哈尔滨等地,聘请军地专家研究论证,重点建设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一屏联八网”的边防信息化指挥平台。如今,端坐边关哨,巡边三千里,只要轻点鼠标,就能随时掌控辖区动态,曾制约边防部队多年的信息获取、边境封控等“四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破解。
过去,冬季执勤是个“闹心事”。大雪封山时,界湖被厚厚的冰层履盖,由于兴凯湖主航道无明显标识,一些边民时常违规越界。“铁教头”经过一番考察论证,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湖心制作板房,设置执勤点。
说干就干。当年11月下旬,兴凯湖刚一封冻,“铁教头”便带着攻关组,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猫”在冰窝里研究起来,冰层结构、航道特点、湖心气象等数据记录了好几本,暴风雪时常将攻关组的官兵冻成一个个“冰砣”。
当年年底,6座执勤板房便在湖心一线投入使用,执勤板房挪到哪儿,视频监控就延伸到哪儿。后来,经他率先摸索的例行性巡逻与可变性观察、移动观察与固定监控等“三个结合”管边法,被黑龙江省军区部队推广。当年,这个团辖区涉外事件就减少了三分之二,辖区管段被中俄边界代表机关共同评为“模范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