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世说新旅

带什么书去旅行

燕海鸣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9日   12 版)

    每次出门旅行,最让我费脑筋的并不是订车票、宾馆,也不是制定行程,而是随身带什么书。我深知一本有趣的书对旅行是多么重要。某种风格的旅行,如果搭配上同样风格的文字,会让旅行经历更加值得回味。

    在巨大的书架前,我埋头翻上许久。但在众多书本中搜寻出一两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带小说,还是散文集?是带知识性的读物,还是漫画小品?有时耗上一两个小时,也没有个答案。

    搜寻书本的过程,也是想象即将来到的旅行的过程。我会闭上眼睛,努力用有限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或浪漫或清新,或都市或郊野的旅行图景。随之出现在头脑中的,便是自己在这些场景中阅读的景象和心情。

    去敦煌必然要读“余秋雨”,去民俗村便要带上“冯骥才”,去上海带本“张爱玲”,去北京要看看“王朔”。除却这些,还要有一点英文的东西打点旅途心情,自驾游的时候得像模像样地揣上一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随时停在乡村阡陌之间,闻着牛粪野味儿,读这本不知所云的东东,也算一种穿越。

    旅行散文和攻略不同,后者只是工具,而前者则引领旅行者去发现更深层的生活故事。旅行散文良莠不齐,我最喜欢林达写的美国见闻系列。林达是旅居美国多年的一对中国夫妇的笔名,他们的足迹遍布美国的大城小镇,尤其是他们以独到的眼光、丰富的历史知识、配以简单不做作的文字,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遍走小镇的林达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却又极富张力的美国。如果去美国的时候带上这样一本书,注定是一种享受。

    但很多时候,我挑来选去,会带上一本一上路就想扔掉的书。有一次去西北采风,脑袋一热翻出一本讲解西北民族关系史的学术著作。在“大漠孤烟”、黄土遍天的西北高原,翻开这本文字干涩、诘屈聱牙的史书,我只觉得嗓子眼儿里往外冒烟,口干舌燥、浑身发痒。回来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本“民族史”扔进书架的最里层,打入冷宫,永不翻身。

    在旅行中读书,往小里说是个人享受,往大里说也是旅行者所在的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我观察过中国、美国还有法国火车上的旅客。中国人过去一般都是吃东西、聊天、打牌,现在都是玩弄智能手机;美国和法国人虽然也吃东西,但几乎人手一本书或是一份杂志,从上车到下车,安静地埋头阅读。我并非刻意贬低中国旅行者的文化素质,只是从个人观感来说,在旅途中如果身边都是捧着书的阅读者,肯定比身边充斥着打牌的声音要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话说回来,不少浪漫故事,不都开始于火车上针对书本的“搭讪”吗?“你在看什么?”“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美好姻缘啊。我认识一对长辈夫妇,就是因为男方偶然看到了火车上专心阅读的女方,便借书生缘,好不令人羡慕。当然,也不是读什么书都能让人有爱上的冲动,也不是所有书都能让人有搭讪的机会。虽说无论是《红楼梦》还是金庸小说,都让男女双方有多元的切入点,但如果一个女的埋头看一本少女漫画,我想她很难会对上来搭讪分享“阅读感受”的男生产生爱慕之心吧。

    说到金庸,在旅行中最能让海内外华人圈产生共同语言的就是他了。我有一次去美国南方一个山水宜人的国家公园,挑选许久也不知带什么书好,最后干脆从学校图书馆借出一套竖版繁体的《天龙八部》。清早起床,在游人未至的时候进入公园,找一个长椅坐下,面对色彩斑斓的秋景和清澈悠然的湖水,四周鸟鸣阵阵,清晨的露珠未干,我翻开书,看段誉在“燕子坞”水榭听香,时间与空间、现实与虚幻,在这一刻有了奇异的交集。

    你的书架上,总有那么几本书需要带在路上看才能领悟。如果你正在准备一场旅行,那就把它们找出来吧。

帆船旅行 向海而生的自由与浪漫
自驾游澳大利亚 体验时空穿越
带什么书去旅行
学做光饼
拜孔子“论”国事 体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