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1名科学家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总数达727名。
经过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中科院新增选9名外籍院士,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英国,其中3人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至此,中科院已有外籍院士64名。
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其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八成院士60岁以下
据介绍,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提携一线中青年科技骨干。新当选的51名院士平均年龄52.6岁,为院士增选规范化以来最年轻的一次。
在新当选院士中,60岁及以下的有43名,占84.3%,其中50岁及以下的有29名。41岁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是本次新当选的年龄最小的院士。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留学人员引进力度。今年新当选中科院院士中,改革开放以后留学回国的占近90%,表明留学回国人员在我国科技界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有统计显示,我国女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女性高层次科技领军人物和参与科技管理决策的女性科技人才数量偏少、比例偏低。本届增选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女性比例仅占5.6%。
随着今天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的公布,这一数字被再度拉低。本次增选中,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成为唯一一名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的女性。
同时,张俐娜也是2011年两院增选出的105名院士中仅有的一名女科学家。
“院士评选不是数论文”
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介绍说,在今年的增选工作中,对候选人严把学术质量关,严格按照院士章程中规定的“创造性”、“系统性”和“实际贡献”的要求,严格坚持院士学术标准,在评审时强调将讨论焦点集中到学术内涵和真正贡献上,而不是论文和获奖数目上。
对此,有科学家评价,这一信息传递着丰富内涵,“院士评选不是数论文”。
学风道德是院士标准的重要方面。在此次增选中,中科院严把学风道德关,各学部严格考察候选人学风道德,并全面、负责任地介绍给全体院士,进一步修改了承诺书的内容,强调院士自律和对社会、学部所承担的责任。
为了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公正公平,中科院要求广大院士在增选过程中,坚决排除外界干扰,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并坚持一视同仁。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最高学术称号并不能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画等号,科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科学不迷信权威也不能盲从权威,新当选院士要深刻认识到院士是科技界的普通一员,要恪守科学家的本分,永不停步、永不懈怠、永不自满,争取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白春礼还强调,新当选院士要言传身教,勇于开展学术批评,无私地培养、提携和支持青年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他要求新当选院士根据自己的专业专长,承担学术兼职要量力而行,参加社会活动要谦虚谨慎。
“永远不当学霸,活到老学到老”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当选院士座谈会上,打破“院士神话”、珍惜院士荣誉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中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当选院士只是多了一份证书和荣誉,学术水平没有提高,个别人在评上院士前后,表现得判若两人,是一种异化。
“我是医生,从医学的角度看,是人都要吃饭,也要睡觉,当上院士也一样。”新当选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葛均波说,很多人能战胜失败,但很少人能战胜成功,不要自我膨胀,一定要珍惜院士荣誉。
“在这里,我表个态,永远不当学霸,活到老学到老。”新当选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郑重承诺。这名农民的儿子表示,当选院士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仅要看到我国有没有顶尖人才,还要看有没有能力培养出顶尖人才。”
今天,中科院新当选院士首次在领取院士证书的同时,现场签署承诺书,对履行院士职责、严格自律作出公开、郑重的承诺。这在中科院历史上是第一次。
本报北京1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