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71.5%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

91.6%的人期待大学进一步去行政化

本报记者 向楠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13日   07 版)

    漫画:李晓宜

    日前,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正式对外宣布,在自己任校长任期间,将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他解释此举是为了给全校师生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不亲自带学生,是为了带好全校所有的学生;不做课题,是为了全校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做课题。 

    他的这番表态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反对者质疑,不带头做学术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支持者认为,目前大学行政领导兼做教学科研,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赵校长的做法值得肯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010人进行的一项名为“你如何看待大学校长兼做科研”的调查显示,74.3%的人支持赵跃宇校长的做法。在自愿参加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高校教职人员占36.5%,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占8.7%。

    “评价一个大学校长好坏的标准,应该是他管理的大学的业绩优劣”

    最近,江苏省某高校教师张力(化名)正为课题的事情发愁。他去年拿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因为任务繁重,需要吸纳其他老师作为课题研究成员。可他每次提出申请时,都被以可能影响学校正常教研秩序为由拒绝。张力认为,这个理由只是托词。他觉得,自己的课题之所以得不到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领导没有参加。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刘义(化名)告诉记者,当下高校行政领导运用权力谋取学术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他看来,学校内部分配研究项目等学术资源已经成了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其中“最占便宜的”是那些既有学术身份,又掌握行政权力的人,“他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想不得到好处都难”。

    刘义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聪明”的老师很愿意去做行政职务,因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行政领导,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而一些一心只想做学术的“清高”的老师,就很难拿到与自己学术能力相匹配的学术资源。

    “我身边有不少同事抱怨过学术资源分配不公,可是抱怨有什么用呢?行政领导在学术资源分配中占得先机成了潜规则。要么屈从于这个规则,要么就被规则所淘汰。”刘义无奈地说。

    调查中,85.4%的人感觉,大学里行政领导兼做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83.1%的人担心会导致行政权力影响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70.4%的人担心会加剧大学官僚气息,影响学术自由;60.2%的人担心领导精力有限,两头难以兼顾;47.4%的人担心影响科研质量;46.4%的人担心影响其他大学老师的发展机会。

    “大学校长不做科研,对个人而言是‘灾难’,对学校而言则是‘福祉’。”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教授说,湖南大学校长的这一做法乍一看好像是作秀,但实际上他是在个人前途与学校发展间作出了重大抉择。作为学者型校长,放弃科研就意味着放弃了对众多奖项的角逐,放弃了当选院士的机会,是事关个人“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这样的选择却能让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服务学校发展上去,整个学校最终会因此而受益。

    对于大学校长是否应该放弃科研,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则持保留意见。他说,对于一般院校而言,校长专注于管理而放弃科研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校长如果几年都不做科研,不了解学术的基本发展情况,又怎么能做好管理呢?

    “当今社会对校长这一岗位性质的认识出了问题。”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学术上的佼佼者。但问题是,学校的管理与做学术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很难同时把两方面都做好。更重要的是,校长等学校行政领导做学术,可能出现通过行政权力谋取学术利益的现象,从而导致政学不分、权力通吃,最终败坏学校的学术风气。“评价一个大学校长好坏的标准,不应该是学术做得好不好,而应该是他管理的大学的业绩优劣。”

    91.6%的人期待大学进一步去行政化,还学术自由发展的空间

    刘海峰认为,大学校长是否愿意继续做科研,本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由于大家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期待很高。

    调查中,91.6%的人期待,大学能进一步去行政化,使行政权力与学术分离,还学术自由发展的空间。

    “去行政化”一直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主题词之一。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写道,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践。

    时至今日,大学去行政化的效果怎么样?调查中,93.4%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大学中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学术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份为高校教职人员的受访者中,持这一态度的人员比例多达94.1%。

    刘义坦言,虽然大学去行政化的口号不绝于耳,但就他的实际感受而言,大学行政化的“病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了。在他看来,没有具体可操作制度的跟进,所谓的规划免不了成为摆设。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决不只是校领导不进入学术委员会那么简单,关键要看学校的权力结构有没有发生改变,校长等行政领导权力通吃的现象有没有得到遏制,教授、学生的自主权利有没有得到提升。”熊丙奇认为,真正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一方面要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要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避免行政权与学术权纠缠不清。

    熊丙奇指出,去行政化改革针对的群体就是当前的高校行政领导。他们是当前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巨大的资源与改革话语权。湖南大学校长能够“向自己开刀”,的确值得钦佩。可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向自己开刀”的大学行政领导又怎么办呢?这毕竟只是个人选择,缺乏制度保障。“所以,高校‘去行政化’的阻力非常大,很容易沦为表面上改革、实际上不改革的‘改革陷阱’。”

    大学“去行政化”关键需要做些什么?调查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教授治学,行政权力不插手学术事务”(77.4%)与“行政权力不干预学术资源的分配”(77.0%)与。接下来还有:取消高校各级领导的行政级别(59.5%)、行政领导不兼做科研(57.6%)等。

节能灯遇冷 69.7%的人认为要帮民众算清经济账
71.5%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
82.1%受访者感觉幼儿园普遍在教小学知识
冰岛特别重视对旅游者进行安全培训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