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学生的倾诉让我陷入深思。为了迎合周围人,给自己披上不同的马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马甲帝;因为喜欢韩寒、郭敬明而被成年人担心有“辍学”、“炫富”倾向的林锋;因为喜欢摇滚索性被周围人定义为颓废,朋友的父母避之唯恐不及的徐衍……是学生们的爱好有问题,还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评价体系出现了偏差?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审视自己,体察自己的言行会引发周围的人怎样的感受,这些将对自己的公众形象构成怎样的影响,与“童言无忌”、“口无遮拦”相比,“有话不能说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我意识的萌醒和内心的成长。但是,当我们进一步探究3位同学不能说的话题时,却让我们感受到外界环境对青少年正常精神需求的屏蔽。
一边是躲躲藏藏,有话不能说出来的未成年人,一边是紧张焦虑,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探知孩子内心的成年人。一旦失去信任,双方内心都会出现纠结和压抑。
社会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凡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往往都“被90后”了。在成年人眼里,他们有这样一种群体特质: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张扬自己的个性,对长辈、学校一些不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极力表现得与众不同,而此处的“与众不同”常带有贬义。成人世界的“归纳”,无疑给了正在成长的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一方面他们会强化自己的“反叛”,而盲目的反叛无疑会扭曲他们的人生;另一方面,一些渴望被主流认同的孩子,不得不披上各种各样的外衣,掩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需求,使成年人失去了解他们的机会。马甲帝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仿佛她能够游走在各种角色之中,其实这样的经历会对她构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出现自我意识、用独立的目光观察周围、逐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此时需要社会和周围的成年人用积极的、正向的、健康的目标期待他们,这样学生会更加用心地按照这种期待发展自己。反之,如果成年人对他们充满指责和质疑,则会使他们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他们自己也会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就是桀骜不驯的,就是反叛的。
其实,无论郭敬明还是韩寒,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都曾经历过奋斗。作为青少年,仅仅欣赏他们的成果是肤浅的,学习他们成功背后的那种对目标的执著追求,才能从心灵层面与自己的偶像对接。那么,好吧,就用你的聪明智慧、责任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来向周围人彰显,你对偶像的崇拜是理性的。如果周围的人不认同你的喜好,而你却一味地反叛,这只能让成年人更加无视你的偶像。
我最担心马甲帝,表面上她最有心计,伪装得最好,她给自己设计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她和每个人都能选择最贴切的话题。但在这种长期不同角色的切换中,她很可能会慢慢迷失自己,回避了本来应该面对的问题。
其实,孩子不妨和父母多些坦诚,尽管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挫折,但只要彼此都朝着理解的方向努力,你应该可以既符合父母的期待又能让自己个性更加丰满,保持自我形象的完整。
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对孩子的喜好包容一些?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如果没有静心去感受就一味地否定,怎么能让他们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