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兴的重工企业,如何在创业初期实现创新机制,打造出优秀的产品平台?除了需要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外,资源互补与产业融合也必不可少。近日,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分别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家创立伊始就立足于全球化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平台,在收获重要人才资源的同时,也获得了强有力的科技驱动力。
今年10月底,奇瑞重工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携手组建“精准农业产业和装备技术战略联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把科技合作的触角伸到了潜力更为巨大的高校领域。中国科技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重点院校,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主,而安徽农业大学则是安徽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两所高校的很多成果亟待通过企业实践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企业应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奇瑞重工与中科大的合作内容中,除共建开放式创新合作平台,围绕奇瑞重工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技术攻关与管理创新,以项目形式协同开展工作外,双方还将共建高素质人才实践与就业基地,中科大将充分发挥其公共事务学院与国际交流广泛的优势,为奇瑞重工的全球化进程提供支持。
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中科大在国际学术交流上的“人脉”,可以帮助奇瑞重工顺利推进海外事业,同时,中科大培养出的高端技术人才,也有了用武之地。双方将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模式,根据奇瑞重工的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实践课题和实践计划,加强人才开发和引智工作。
事实上,校企合作在国际上是常态。欧美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针对人才培养还专门设立了校企合作部。企业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营销和管理理念提前教给学生,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上岗,而校企合作研发的新产品,也可以迅速成型,并尽快进入市场。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基本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不少合作局限在简单的企业实习培训、招收毕业生、技术咨询等。像奇瑞重工与中科大这样,实现深度合作的例子并不多。有业内专家表示,不少企业本身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无法与科研院所形成紧密合作,产学研不能有效融合,校企合作自然维持在低水平上。因此,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人才管理能力,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否更具含金量。
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表示,奇瑞重工产业选择的原则是,业务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有足够大的价值空间,主要围绕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新能源做文章。“我们锁定的业务符合国家‘十二五’产业规划,有利于奇瑞重工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能力的发挥,有利于整合全球资源和形成在中国的比较优势。”
目前,奇瑞重工在“三国七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其中,在中国北京、安徽芜湖,以及意大利、日本设有研发中心,意大利研发中心主要进行电控液压技术与动力系统技术研发,而日本研发中心则专注于日韩装备技术的跟踪和搜索。
王金富介绍,奇瑞重工按照战略规划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利用5年时间,成为国内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利用10年时间,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最终打造世界级的机械装备主流品牌。在稳扎稳打国内市场的同时,奇瑞重工也将同步走出国门,开拓全球市场。
对于一家将技术和人才摆在首位的企业来说,依托校企合作和人才战略,有助于其产业愿景的快速实现。事实上,强大的自主开发实力,正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