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雅阁和CR-V曾经在中国市场创造了难以复制的成功,但这两年来,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出现严重下滑。外界普遍认为,本田的困局,主要是战略保守所致。“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给我们一点时间,一定会给你们惊喜。”东京车展开幕首日,本田全球社长伊东孝绅承认,本田之前的战略过于保守,并表示本田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和产品投入,从而改变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被动格局。
在车展上,本田发布了包括电动跑车EV-STER、AC-X概念车和Micro Commuter概念车。此外,还发布了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如此大张旗鼓的做法,与本田一贯以来低调的做法并不吻合。“我们立志3年之内,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燃油经济性第一。”伊东告诉记者,搭载全新动力总成的车型也将在3年内陆续投放中国市场,从而实现产品系列的更新换代。
伊东表示,每个新车型的研发,都有针对的主导市场,雅阁针对美国市场,锋范针对泰国,飞度针对日本。“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以中国市场为主导、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今后,我们也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消费提案。同时,本月初,我们已经在广州进行飞度电动车的实证试验,希望能够加快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投放。”
据悉,在明年的北京车展上,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车型将全球首发。与此同时,本田还将在明年引入飞度混合动力、INSIGHT和CR-Z三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飞度混合动力和CR-Z由广汽本田来销售,INSIGHT由东风本田来销售。“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后汽车企业要想生存需要做什么?本田是生产个人移动工具的企业,要用有乐趣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但也要和环保结合起来。”伊东坦言,这些年来,欧美企业在中国发展很快,日系企业也要发挥优势。“每个企业都有高于市场平均值的目标,一定要作为引领者,才会让别人感到惊喜,如果定位为追随者,是不会有成绩的。”
梦想:实现“自由移动的喜悦”
一只手拿起保温杯,一只手旋开盖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拿起纸杯,将保温杯中的果汁倒进纸杯,再走到伊东孝绅面前,将纸杯拿给他喝……这一系列完整的动作并不是工作人员完成的,而是本田研发的新型机器人ASIMO。在东京车展的本田发布会上,ASIMO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我们不仅将ASIMO研发中所掌握的技术应用于摩托车、汽车等移动工具,还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可在核电站等人类不宜进入的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作业臂机器人’等。”伊东孝绅表示,作为目前最先进的仿人行走机器人,ASIMO诞生于2000年,如今在身体性能与自律性上均进一步提高,无需人为操作便可实现持续活动。
在本田对未来汽车社会的规划中,小型的电动化汽车将成为城市短距离移动的主要工具,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则将成为主要的城际交通工具。本田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在日本,只有混合动力车型才能卖得好。飞度在日本的销量中,70%以上都是混合动力版。“目前,本田已经在日本、美国和中国进行飞度电动车的实证试验,并希望尽快实现量产化。”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机器人、摩托GP,还是赛车比赛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都足以证明本田在技术储备上的雄厚实力。然而,一直以来,本田过于强调自己“自由移动的乐趣”的梦想,而没有将这种梦想很好地与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结合起来,对市场的反应也过于迟钝,因此错过了中国车市最好的发展阶段。如今,本田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决定以全新的姿态开拓中国市场。
现状:对全球市场均不满意
“我对今年全球整体市场的表现均不满意。”伊东孝绅在谈及市场表现时说,由于日本地震及泰国洪灾影响了电子芯片的供应,本田今年全球的产销量都低于预期目标,明年有望恢复正常水平。“2000年前,本田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北美市场,之后在中国市场投放的雅阁和CR-V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改变,对此我们的应对较为迟缓,我们也进行了反思。今后我们将加快在中国的调查和研发,以不输于其他公司的速度,提供中国顾客喜爱的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8万辆,此前,本田已将2011年在中国的新车销量目标由年初制定的73.1万辆下调至63.8万辆,降幅约12.7%,与上年实际销量基本持平。
事实上,早在2007年,本田中国的销量就达到了40万辆。也就是说,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本田中国的销量仅增长20多万辆。而这一时期,中国车市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阶段,从不足900万辆一举跃升至今年的近2000万辆,增长了一倍多。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田没有踏上中国车市的发展节拍,主要是因为战略保守所致。作为在中国市场上首家引入全球同步车型的汽车企业,无论是广汽本田的雅阁,还是东风本田的CR-V,都曾创造中国车市的奇迹。甚至是之后上市的飞度、奥德赛和思域等,也都处于细分市场的前列。
然而,这两年来,本田鲜有让人心动的车型,全新上市的思铂睿和歌诗图,也因为设计理念和风格过于“超前”,并没有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同。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反思精品化策略外,本田更需要反思的是对中国市场的把握能力。
“我也认为我们发展比较慢,这是一个不好的情况。”伊东孝绅坦言,本田的优势在日益壮大的竞争对手面前逐渐削弱。日系车要在全球收复失地,只能从技术突破入手,并将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除了在3年内陆续更换新发动机外,我们还将尽快向中国市场引入新能源车型,同时,我们还计划在中国设立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