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安徽驻京团工委聘51名学生为联络员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26日   08 版)

    本报讯(实习生陈鹏)12月4日,在2011年首都高校皖籍新生招待会上,来自北京38所高校的51名安徽籍学生被安徽驻京团工委聘为首都高校皖籍学生联络员。

    “通过举办联谊会,聘任联络员,我们希望发动在京高校的皖籍学生干部,掌握皖籍学生的信息和动态,让他们在异乡有家的归属感,感受到家乡团组织的关心”,安徽驻京团工委负责人说,“我们还打算打破学校的界限,建立一个由皖籍在京学生组成的协会。让他们通过协会联系大家、组织活动,并通过协会向驻京团工委反映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难处,建立起一个为他们服务的长效机制。”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朱林彬被聘为皖籍学生联络员。他表示要认真履职,争取在学习生活中当好服务员、在皖籍学生信息采录统计上当好管理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上当好讲解员、在招聘信息的发布上当好信息员,真正使自己成为家乡团组织凝结皖籍青年人的骨干成员,做好皖籍学生的联络服务工作。

    “青年走到哪里,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就要跟到哪里。”团安徽省委书记李红勉励皖籍大学生说,“能进入北京的高校学习是一份荣耀,要珍惜在北京、在大学学习的时光,认真扎实的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她希望在京的皖籍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共青团活动,在青年群众中多宣传安徽,为北京和家乡的发展多作贡献。

    据了解,首都高校安徽籍在校生约3万人,每年毕业生近5000人。安徽驻京团工委通过建立首都高校皖籍学生联络员队伍,希望能够搭建起地方政府和团组织与首都高校皖籍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准确掌握他们的动态信息,同时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做好他们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续接,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并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驻外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好首都高校皖籍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

分享到:
后世博:我们如何做志愿者
安徽驻京团工委聘51名学生为联络员
音乐传博爱 善心无国界
团情微讯
欢迎订购《青春激扬的智慧》
中国日报 订阅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