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考7科变为考11科,是“增负”还是“减负”

昆明中考改革:那边招骂 这边叫好

本报记者 雷成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5日   08 版)

    《昆明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昆明中考方案”)近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对于昆明数十万初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第二只靴子”总算落了下来。但这并不是一个尘埃落定的结局,反而再次激起千层浪。

    2010年云南省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按照计划日程,2010年、2011年过渡期间,各州、市自行命题制卷,从2012年开始,各州、市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

    昆明某中学一位教师告诉记者,自从取消统一中考后,许多初中老师感到“不知道怎么教了”。原本期盼着最先发布的昆明中考方案能给教学带来指导和参考,但这一方案将原本为“非中考科目”的历史、地理、生物等纳入中考考试范围,让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感到“措手不及”。

    昆明市的方案对中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制度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舆论的焦点很快就集中在“中考科目由7科增加为11科”上,认为这与“减负”的大趋势相悖。2011年12月22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做客新浪微博访谈时表示,原来的7门是选拔性考试,现在考11门是测试性考试、过程性考试,“显然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昆明中考新方案被指“增加负担”、“不公平”

    昆明中考方案提出,要建立并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这一考试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水平考试,也是高中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

    一位教育界人士解释,“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以前实施的初中毕业会考和中考合二为一,但在原本中考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和体育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历史、地理和信息技术。其中思想品德由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各科卷面原始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在作为初中毕业成绩时,实行等级认定,作为颁发义务教育证书的依据;在作为高中升学成绩时,语文、数学和英语按卷面原始分值的100%计入升学成绩,信息技术和体育按50%计入,其余各科均按80%计入。

    这一方案还提出,要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评价材料进入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志愿袋,供录取学校作为重要参考。

    云南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解释,这一做法希望“通过制度创新,彻底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以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按照‘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学生志愿,择优统招。”

    但这一制度因被解读为“中考科目增加了4科”而引来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反对,许多家长打电话到当地媒体热线表示“不理解”。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正值初三,目前每天晚上都学习至夜里十一二点,如果再增加考试科目,是不是不需要睡觉了?

    一位中学退休教师认为,这一方案违背国家教育改革为学生减轻负担的目标。“计入升学成绩的科目增加,学生压力太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发达地区如北京等地,中考也才考5科,云南属于边疆二线教育欠发达地区,增加考试科目的理由何在?”

    事实上,去年7月,2012届毕业生生物、地理和信息技术3个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考完,这招致了学生和家长对“知情权”的质疑。尽管教育部门澄清,早在考试前就已经明确这3科属于高中招生考试,要求各学校予以中考同等的重视,但仍有许多学生和家长表示,他们在考前并未听到这一说法。

    一名初三学生对记者说:“如果早知道这3科算中考,我就多背一下至少可以多考10多分。现在才告诉我们,这不公平。”另一名学生说:“我们不想当改革的试验品。”

    7科增加到11科,是“增负”还是“减负”?

    去年12月23日,按照相关要求,昆明市教育局举行了《昆明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试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云南省教育厅也召开座谈会,对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做进一步说明。

    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穆仁早认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以往中考的集中一次性考试变为分阶段、分年级的过程性考试,其考试科目和分值的设置,是为了改变以往中考科目设置“重理轻文”、学科知识结构不均衡的突出问题。

    “为解决好学生全面发展与减轻课业负担的关系,升学成绩涉及科目增加的同时,学科考试时间的长度、难度、强度也将作相应的减少。”穆仁早说。

    一位中学校长说,许多人表示反对,是因为原来觉得“只要紧张初三一年,现在从初二开始就要紧张了”,备战时间段被拉长。但实际上,考试科目多,把难度分散了,压力比较小。各科权重都有所降低,综合素质的考评体现得更到位了。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教师艾洪羽说,方案公开征集意见后,该校第一时间召集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进行探讨。“不同的人对方案的看法不同,学生家长认为7科变成11科,负担加重;学生认为,时间很短,压力很大;副科教师认为,这很好,便于以后的教学;主科老师认为,这不好,会妨碍以后的主科教学。”

    “我认为,初中生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不要过早地分科。以前的教学对副科不重视,在初中阶段便开始重理轻文,对学生日后的选择造成影响。”他说,一门功课考或不考,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观认识完全不一样。“这样做的结果是许多学生高中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时‘从零开始’,在短时间内‘把债还了’,从长远来看,负担的轻重真不好说。”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马永文赞同这一说法。他说,云南师大附中是云南省生源最好的高中之一,但许多教师仍感到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历史、地理、生物基础欠缺,每年为弥补这一薄弱环节都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初中‘考什么教什么’,历史、地理、生物不列入中考科目,课时不能开足开齐。” 他对方案重视初中和高中的学科知识衔接、以考试为导向纠正“重理轻文”趋势表示支持。

    不过,经省、市教育部门多次解释后,仍有部分师生和家长对“增进素质教育说”持质疑态度。一位家长说,素质教育非要以“应试”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一位初三化学老师告诉记者,即便“降低难度”,学生们还是有20多本教科书需要复习,不能偏废任何一本;难度能降低多少,在今年4月考试大纲发放之前,谁心里也没有底,老师也不敢擅自略过任何一个细节。

    “中考是教育部门和社会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校长给老师压力,老师们只好给学生压力。”这位老师说,前几个星期,一位语文老师留给学生的周日作业多达14项,她数了数,“每个学生要写上万字”。“孩子们现在已经苦不堪言了!”

    名校不好再“掐尖”,抵触情绪强烈

    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认为,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2010年至2011年的一年多时间,全省初中新增生物、地理、历史、信息技术教师占初中新增教师的1/3,基本开齐了国家要求的所有课程,基本开足了课标规定的课时,从根本上扭转了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群体性偏科现象,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这位负责人认为,对于一些家长指出的新方案“不公平”,应该这样看:每个人的擅长领域不同,以前的中考考试科目对于文科占优势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新的方案至少体现了学科均衡的评价标准。“只要制度是公开的,对每个人来说就是公平的。”

    不过,仍有一些人指出,新方案还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究竟在招生录取时占多大的权重?昆明方案中并未给予明确的说法,只提出“供录取学校作为重要参考”。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穆仁早对此表示,这一指标暂时“不能量化”。这让一些人担心,这是否会留下招录过程中寻租的空间?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部分“名校”对方案的抵触情绪较强,因为考试难度降低后,学生优劣的区分度也随之降低,“名校”无法再“掐尖”,生源受到影响。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表示,区分度略有降低有利于均衡配置生源,打破现行的“一中招最好的一拨儿、二中招较好的一拨儿”这样永远“依此类推”的招生次序。“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中考的选拔功能应该淡化,我们就是要把原来的‘筛子’变粗一点,让原本上一中的学生去二中。”

    不过,这位负责人表示,把一次性考试分为过程性的、阶段性的考试,如何体现探究性,如何体现开放性,如何做到素质为本,这都是对考试命题提出的挑战。

分享到:
昆明中考改革:那边招骂 这边叫好
趣游:中国游戏的世界梦
徐州校车事故直接原因是超速
“十二五”中央财政投入26亿支持职教师资建设
北京海淀区4亿元重奖企业科技创新
郑州:家有幼童每年可领300元学前教育券
方正集团捐2000万元支持北大教育经济学研究
图片新闻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