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延安窑洞前
感怀“窑洞对”

廖立勇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9日   02 版)

    不久前在延安学习,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延安的窑洞。67年前,也就是1945年的7月1日~5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以私人名义飞赴延安考察。其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杨家岭的窑洞中,就跳出“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一次著名对话,被世人称为堪与千古“隆中对”媲美的延安“窑洞对”。

    据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记载,一次,毛泽东问黄炎培感想怎样?黄答: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深表赞同,提出: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回顾近一个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窑洞对”是对创造中国奇迹的世纪解读:什么时候我们在民主建设上搞得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实现大发展;什么时候搞得不好,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在延安的窑洞前,我反复思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民主”两个大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早在1945年9月,毛泽东在接受路透社记者甘贝尔的采访时就曾指出,执政后将建设“自由民主的中国”,这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即言论和表达的自由、信仰上帝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9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为什么如今在我们基层民主的建设中,还有那么多难题亟待解决?

    是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道任何国家和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都绕不过去的“坎儿”;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对人的素质培养、需要制度保障、需要经济推动、需要时间试错、更需要安全考虑。但是,我以为,在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勇气与担当。讲勇气,就是要敢于正视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的不足和问题,敢于承认与人民群众民主要求上存在的差距,敢于以坚强的党性、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大无畏精神来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讲担当,就是要始终不忘“历史周期率”这根弦,树立“危机”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全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倾听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努力做勤政廉洁的模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今天,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最认同的时期,更是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最佳时机。如果说在民主建设上,特别是在一系列体制的改革中,会触及和损害部分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那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短暂的阵痛过后,换来的将会是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国运的繁荣昌盛。在国家利益面前,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当有这样一种自觉和自信。

    窑洞年代虽然已经远去了,但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拼搏前行。

分享到:
文明重建是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美国会未老先衰吗
回归医师价值 革除“以药养医”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延安窑洞前
感怀“窑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