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在牛津大学读硕士先要通过学术道德课考试”

本报记者 王聪聪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17日   07 版)

    王君,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0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君,赴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攻读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硕士研究生学位。在英国7个月的学习、生活,王君不仅收获了前沿、全面的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更让他难以忘怀的是牛津大学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中国青年报:请你介绍一下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的情况吧。

    王君: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是欧洲第一个基于大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实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目前所里有大概50位研究员,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研究所每年面向发展中国家招收6~8名学生攻读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硕士学位。我们那年一共有8位同学,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巴西、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不丹、缅甸和中国。这些国家都有很好的猫科动物资源,但是科研水平和保护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青年报:牛津大学的专业课程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王君:给我们讲课的都是专业领域的顶级专家,研究所的设备也很先进,我们能接触到野生动物保护的最新理论和数据分析软件。专业课程设置非常全面。有一门课程是户外急救,研究所专门聘请了户外急救公司人员给我们上课,考试合格后还颁发专业证书。这些知识很有用,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牛津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在国内写论文一般是老师给定题目,在英国论文题目通常由学生自己选择。我们和当地大学生交流过,有一回研究所请了很多客座教授做演讲,老师就让他们根据当天的演讲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论文。我想,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是造就他们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

    中国青年报:研究所的氛围怎么样?

    王君:我感觉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温馨愉快。研究所每月有一次圆桌会议,大家坐在一起谈谈最近在做哪些研究,有什么问题一起讨论解决。

    研究所有一个传统,每年夏天轮流在研究人员家里举办嘉年华化妆舞会,庆祝夏天来临。我们当时互相在脸上画了猫科动物的彩绘,还一起给导师化妆成一只猎豹。

    研究所有一位清洁工,在她生日那天研究所专门为她准备了蛋糕和贺卡,研究所的每个人都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课间休息时,大家一起给她过生日。我后来得知,研究所每个人过生日都是如此。这种人文关怀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团结在一起,对科研非常有帮助,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现在我和研究所的老师、同学仍然有密切的联系,有什么问题大家会在论坛上一起讨论。

    中国青年报:牛津大学以管理严格著称,学校对你们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王君:牛津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术道德。我们在牛津大学的第一节课就是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人员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带我们熟悉研究所的环境,讲解安全设施的使用等注意事项。接下来就是学术道德课程,它是网上的自助课程,主要介绍抄袭的定义和处罚措施,然后会有一个网上考试,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在牛津大学,我发现英国人做事效率很高,他们在工作时间非常专注,私人时间有很多party,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这对我养成良好的研究和工作习惯,很有启发。

    中国青年报:英国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普通人多吗?

    王君:英国人非常支持野生动物保护。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很多动物因为人类活动已经灭绝了,比如狼。现在英国人的普遍想法是要好好保护存留下来的野生动物。

    英国有一种狗獾,研究人员发现它会传播牛结核病,就设置了笼子想抓狗獾进行研究,当地民众一开始不知道原因,不少人看到后直接就把笼门打开放掉狗獾,后来才解释清楚。英国人对野生动物很友好,很多民众在自家院子里设置鸟窝,撒一些鸟食,帮助野生的鸟类过冬。

    中国青年报:我看到你在人人网的空间里放了很多牛津大学的建筑照片,你是对建筑感兴趣吗?

    王君:牛津大学的建筑世界闻名。二战时,英国和德国有协议,德国不轰炸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英国不轰炸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所以,牛津大学一些15世纪的建筑也保存完好。有时站在一个建筑前,会有时间停滞的感觉。牛津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城市街道就从校园穿过。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

    英国第一个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就在牛津城里,经过维护之后在2009年重新对外开放。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参观,一些当地大学生告诉我,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去一次。中小学的老师也经常组织学生过去,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专门讲解相关知识。

分享到:
79.6%受访者主张大学资源应首先投向教学设施建设
81.7%的人感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现在就要一代”
91.3%受访者身边存在“双城生活”族
“我在牛津大学读硕士先要通过学术道德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