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道德坐标

学雷锋四十九年不间断

——武警8674部队一连官兵弘扬雷锋精神纪实

温常青 齐明宇 梁兼铭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20日   08 版)

    兔年腊月,农历小年,在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甘肃省平凉古城,武警8674部队一连官兵冒着高原的寒风,和市民一起挥动扫把,清除城市垃圾,共迎新春佳节。这样的学雷锋活动,他们已坚持49年了。

    49年来,该连一代代官兵坚持传播雷锋精神不动摇,争当雷锋传人不褪色,连队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被武警部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学雷锋标兵集体”,被广州市授予“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一本《雷锋的故事》传了22任团支部书记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那时起,一连就开始了学雷锋的漫长历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面对社会学雷锋活动的低潮,一连专门作出了《发扬老传统,坚持学雷锋》的决议,理直气壮地要求全连官兵坚持学雷锋。连队的“雷锋事迹展览室”更名为“学雷锋展览馆”,连队一大批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连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图片资料、学雷锋标兵留下的纪念品等被收入了展览馆。1977年3月,这份学雷锋决议和连队一直保存的首版《雷锋的故事》两次被“特邀”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博物馆展出。如今,这本首版《雷锋的故事》在一连团支部书记手中已传了22任。

    一连有个铁规矩:每年新兵入伍,做的第一件事是参观连队“学雷锋展览馆”,唱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上的第一堂课是《争当雷锋传人》,读的第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立下的第一个誓言是“做雷锋式的好战士”。老兵退伍前,都要到展室举行告别仪式,决心把雷锋精神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

    华伟伟是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赵堡村的一名失学儿童,从他小学二年级起,一连一班就与他结成帮扶对子,每天放学后华伟伟就到连队吃饭做作业,战士把他称为“连队的编外兵”。11年来,一班9任班长“爱心接力”不断线,去年9月,华伟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

    如今,在一连10年前资助的8名学生中,有两名已经上了大学,4名正在读重点高中。

    安徽籍战士李晓桥入伍前被一个假装残疾的人骗了25元钱,他对传播雷锋精神一度产生动摇。一次他和班长桂文上街办事,碰到一个行乞的残疾人,桂文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钱都给了乞丐,李晓桥责怪班长上当受骗了。桂文却对他说:“如果他真是个残疾人,我们就献出了一份爱心;如果他是假装的,我们就用一颗诚心去感化他。”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连216名官兵成为“学雷锋标兵”,19人被上级授予“雷锋式的好干部”或“雷锋式的战士”称号,近270人成为训练标兵、技术能手。

    不管何时何地都理直气壮地学雷锋

    49年间,一连7次移防,4次改变隶属关系,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学雷锋的传统始终没有丢。

    2002年3月,一连奉命南赴广州执行任务。一连官兵自觉开展学雷锋活动,没想到补鞋机、理发工具在街头摆放了一天也无人问津。一个做服装的老板更是对一连时任指导员李平忠说:“要多少钱,你们直说!”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要不要学雷锋,作为对官兵进行传统教育的学雷锋展览馆要不要带去?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一连党支部及时确定了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传播雷锋精神的思路。

    一连党支部响亮地提出:“雷锋与一连同在!”一连请来摄影师,将展览馆的所有图片翻拍了一遍,带到执勤地,在狭小的驻地办起了“学雷锋长廊”。一时间,长廊成为驻地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

    与此同时,一连还用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清洁整治社区卫生等方式,让雷锋精神向周围辐射。在官兵的影响和感召下,驻地周围社会风气逐渐好转。半年后,该社区被白云区表彰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2008年11月14日,一辆载有47名藏族群众的客车在那曲索县翻入怒江,正在此地执行任务的一连40多名官兵紧急抢送救治伤员。当时,医院血库的储备血用尽,3名重伤藏族同胞又急需输血。

    紧急关头,连长马国栋、士官金钊和杨振辉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每人献出400毫升鲜血,并主动把补助的营养品送给了藏族同胞。当一连驻训结束离开索县时,百余名藏族群众手捧哈达、酥油茶夹道欢送,不少藏胞与执勤官兵相拥而泣。

    拉萨甘丹寺的僧侣们谈起一连官兵,总会竖起大拇指。2008年,一连官兵高原驻训入住拉萨甘丹寺期间,僧侣们有意想“考考”官兵。

    第一次,他们在护法神前最显眼的位置放了3张面值100元的美元,一个月后丝毫未动;第二次,他们在殿里摆了纯净水,官兵们的嘴唇干得起皮了,也没人喝一口;第三次,他们在大殿里摆了电暖器,结果被执勤官兵以违规为由搬出殿外。从此,僧侣们视战士为亲人。8个月后,当部队撤离时,僧侣们双手合十,诵经祈祷,送出一里多远。

    最过硬的安置卡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华街上,有一座“感恩碑”。这是一连官兵利用执勤的机会,与北方商厦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使商厦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市标兵后,北方商厦特意在新华街上用大理石镌刻了这座“感恩碑”,赞誉一连是“新华街上好一连”。

    一连官兵把雷锋精神贯穿到弘扬社会正义中。2004年2月22日,现任连长谢二亮在家休假时,看到8名持刀歹徒敲诈一名男青年的财物。他上前制止时,遭到歹徒围攻,他的头、肩、背、手等9处被歹徒砍伤,左手3根筋骨被砍断,全身缝合54针。为了追赶歹徒,他纵身从二楼跳下,血洒百米长街,英雄壮举温暖了人们的心灵。谢二亮被评为第九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49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在官兵心中扎根,这种深厚的雷锋文化影响了一茬茬官兵。老兵李宝学退伍后回到老家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研究出一项在沙漠种植大棚蔬菜的新技术,这在当地是个新生事物,每年能收入20多万元。但李宝学说:“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他先后到凉州区的3个乡镇指导搭建拱棚500多座,带动十里八乡的200多人致富。他本人也因此被甘肃省委和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吴海强曾经是一连学雷锋标兵,退伍后当选为村支书,现在他是深圳一家企业的保安队长。他带领村民南下打工,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公司水龙头坏了,他主动修;玻璃碎了,他及时更换。去年,有人将20万元现金遗忘在治安亭,他及时归还,被评为“红星员工”。他所在公司的董事长说:“吴海强这样的退伍兵,有多少公司就重用多少,如今这样的人太难得了。”

    近年来,一连有157名学雷锋标兵被地方录用为公务员,不少退伍战士给连队写信,感动地说:“‘学雷锋标兵’是最过硬的安置卡。”

分享到:
沉寂的乡村不再“沉寂”
扬州:打造大学生村官制造新品牌
辽宁鞍山:支持大学生村官大力
组织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和社会企业
全国新任乡镇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开班
江苏徐州表彰先进大学生村官
山西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设计大赛揭晓
图片新闻
河南省青联慰问春运志愿者
学雷锋四十九年不间断
铁道旁的养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