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故乡水”再度唱响月圆村

本报记者 马富春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30日   07 版)

    除夕,金迦南一家围着火炉闲聊。

    本报记者 马富春摄

    2011年2月4日,舟曲,原月圆村所在地,一位妇女带着孩子看着眼前的废墟。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腊月二十九,在甘肃省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民安置点月圆村,金迦南家幸存的一家人在灾后第一次团聚,儿子从内蒙古乌海打工回来,小女儿从杭州回家过年,金迦南的三弟也从新疆打工回家。大伙儿聚在金迦南家里,围着烧得正旺的火炉守岁。

    “清清的故乡水,故乡水,虽不能常常把你饮,那荡漾的碧波,哦荡漾的碧波,却在我心中流淌,心中流淌……”伴着清脆的吉他声,动人的歌声回荡在月圆村。

    这是一个久违的男中音。歌手叫金白玉。

    腊月二十九,金迦南家幸存的一家人在灾后第一次团聚,儿子金白玉从内蒙古乌海打工回来,小女儿从杭州回家过年,金迦南的三弟也从新疆打工回家。大伙儿聚在新月圆村的金迦南家里,围着烧得正旺的火炉守岁。

    4年前的除夕,刚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音乐班的金白玉,第一次向乡亲们一展歌喉,欢快的藏歌曲调让月圆村欢声雷动。

    但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发生,让月圆村这位年轻歌手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特有的嗓音已连续两年没在除夕的月圆村响起。

    梦想

    金白玉今年22岁,自小在舟曲长大,泥石流发生后,他只身远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打工。两年过去了,这是金白玉灾后第一次回家过年。

    灾害发生后,金迦南一家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16年前,金白玉才6岁,看着家里唯一的男孩渐渐长大,那年夏天,父亲金迦南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县城,“不能再让孩子受我们的苦,要让他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在山里的老家,金迦南以放牛、种地为生。舟曲的大山坡陡草稀,农牧业经营先天条件不足,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进城后,没了山里的一亩三分地,金迦南和妻子只好打工度日,“抬砖、和砂浆、折钢筋……什么活都干过。”为了能在县城立足发展,金迦南夫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到县城3年后,他们在月圆村建起了十多间砖木结构的新房。

    金白玉的学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刚进县城的学校时,金白玉赶不上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放学回家又没有人辅导。可懂事的小白玉做作业总比别人多做一点,有问题也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渐渐地,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了。

    自小在空旷的大山里长大,粗犷的民谣给金白玉的童年留下了难得的有声记忆。金白玉喜欢唱歌,在山里的时候,经常和伙伴们比谁的声音传得远,回声大,练就了好嗓门。

    五年级的时候,小白玉所在的班里有同学请家教学吉他,经常在音乐课上展示自己的才艺,每当课后,小白玉总会凑近他,借过吉他好奇地拨弄一番,向同学请教。小白玉学得很快,不到半个月就能弹出一曲《丁香花》。

    金迦南拿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多元,给小白玉买了一把新吉他。从此,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放学回家的小白玉就会弹起心爱的吉他,边弹边唱,迎接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家。

    2007年9月,金白玉初中毕业,酷爱音乐且在月圆村小有名气的他选择了学音乐,同时,他还有个心愿,想着尽早毕业,进入县歌舞团,凭借自己的歌喉自食其力,早日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

    当年,金白玉顺利考入师范学校音乐班系统学习音乐知识。他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天别的同学还在梦乡的时候,金白玉就早早起床去练声,上完课大伙儿都休息的时候,金白玉则抱着吉他,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尽情弹唱。到了假期,当别的同学早早回家,金白玉还在当地的KTV唱歌挣钱。“用自己的歌声播撒快乐,虽然苦,但每天很快乐。”

    自从在师范学校学音乐以后,多才多艺的金白玉俨然成了村里的当家歌手。进入师范学校次年的春节,金白玉第一次在村里的文化大集上一展歌喉,这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那以后,每年放假,在村里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中,金白玉都会拿出自己的一手绝活,边弹边唱,乡亲们则使劲儿地鼓掌喝彩。每当这时,金迦南夫妇就会由衷地觉得“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

    突变

    2009年8月8日夜里,舟曲县城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倾盆大雨足足下了两个多小时,随即地动山摇,哭喊声一片。金迦南活了50多岁,从没见过这么可怕的雨势。

    这一夜,金迦南夫妇、放假回家的金白玉及他大姐的小女儿在山里的亲戚家。金迦南常年在工地干活,是当地指导农村盖房的老把式。前一天,他们前去这家亲戚家帮助盖房,月圆村的家里只留下大女儿看家。

    当晚11点,大雨稍有间歇,金迦南担心会有山洪下来。打电话给家里,想提醒女儿注意防范,电话拨了一遍又一遍,一直提示无法接通。很快,就有亲戚朋友的电话陆续打来——发生了泥石流,月圆村遭到重创。

    大雨还没停,特大泥石流就从月圆村的山谷里奔腾而下,泥石流横扫罗家峪的几个村庄,月圆村顷刻间化为乌有。很快,噩耗传遍了舟曲的四沟八叉。

    已是凌晨,山里一片漆黑,雨后的白龙江的涛声响彻山谷。金迦南一家互相搀扶着,踏着泥泞向县城奔去,不知摔了多少跤,平时1个多小时的路程足足跋涉了5个小时,到第二天凌晨5点,一家人终于到了舟曲县城。

    通往月圆村的路上,泥沙越积越多,苍茫中依稀看到已经夷为平地的家园。金迦南哭喊着,奋不顾身地扑向不断涌来的泥浆,他要去寻找湮没在泥浆中的亲人。金迦南向月圆村的方向一步一步挪动,可周身的泥浆越积越多,很快,他的下半身完全陷入了淤泥,丝毫不能动弹。

    在那场至今仍然令金家惊魂难定的灾害中,金白玉的大姐、大姐的婆婆以及年仅6岁的小外甥女全都遇难,金家房舍及多年积累毁于一旦。

    惊天动地过后,月圆村死一般寂静。亲人离去,父母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双双瘫倒在搜寻亲人遗体的泥浆中,被直升机送往外地抢救;为了供金白玉上学,他年轻的二姐长年在外地打工,回不了家;金家一家人只剩下金白玉和4岁的小外甥女,他们含着泪,在满是泥浆的舟曲大街上流浪,直到几天后住进临时搭建的帐篷。

    亲人离散,家徒四壁,如此惨烈的现实,突然呈现在年仅20岁的金白玉面前。金白玉再也回不到带给他快乐和希望的音乐课堂了。当初的梦想已是断了线的风筝。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金白玉当时最急迫的是要扛起生活的重担。

    金白玉四处寻找着,希望能做些什么,挣些钱让病中的父母吃得好一些,但满目疮痍的小县城还在自救,他无钱可挣。

    偶然听老乡说内蒙古乌海市有活干,老早就有舟曲人在那里打工,走投无路的金白玉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受灾不到一个月,9月的一天,金白玉离开支离破碎的家,只身前往乌海。

    那年春节,人财尽失,病痛交加的金迦南一家和所有的灾民一样,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度过。政府送来了御寒的衣服和被褥,分发了过年的食品,可一想到失去的亲人、远在他乡打工的儿子和回不了家的小女儿,病中的金迦南夫妇以泪洗面。

    奋斗

    在乌海市远郊的一家工地上,金白玉碰到了早年从舟曲前来打工的老乡,在这位老乡的介绍下,他在这家工地上做起了折钢筋、抬钢筋的活计。

    “开始的生活太艰辛了。”在家的时候,哪怕生活再困难,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学业,所有的事情金迦南夫妇都自己扛着。初到乌海,一切都得自己操办,金白玉每天早上6:30起床,一直干到太阳落山,为了节省钱,他租了一间30多元一个月的简易房子,下工了还要自己做饭。

    金白玉离开家的时候,正值初秋,舟曲暑气刚过,他穿着一件单衣搭上前去乌海的汽车。而此时,乌海的早晚已经冷多了,为了御寒,金白玉在工地上卖力地干活,好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

    塞外的冬天来得早,寒风裹挟着风沙源源不断地扑打过来,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把金白玉细嫩的皮肤锻造成了古铜色,直到大伙棉袄上身时,他才在旧货市场花20元买了一件旧羽绒服。为了省钱,金白玉每天都吃面条、白米饭。一边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边是长时间的营养不良,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瘦了不少。

    独在异乡,面对着饥寒交迫的凄苦生活,金白玉不止一次偷偷落泪,可一想到残破的家庭和近乎崩溃的父母,咬咬牙就扛过去了。经历着各种考验的金白玉渐渐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打工生活。每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总是他最高兴的时候,金白玉都会将自己省吃俭用的余钱寄回千里之外的舟曲老家,供多病的父母开销。

    每当寄钱时,他都要和父母通电话汇报自己的情况,电话中,他总是安慰父母自己在外一切都好,请二老安心养病,每每此时,金白玉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日渐恢复的精气神和重燃的希望。这个时候,早年熟悉的小曲总会不由自主地从金白玉的口中流出。

    在塞外旷野的工地上,眼看又要过年了。金白玉盘点着一年的收获,总共挣了7000多元,大都给家里寄去了。

    这一年,舟曲建成了灾民临时安置点,在离被泥石流摧毁的月圆村不远处的山脚下,两栋新楼拔地而起,金迦南和乡亲们陆续搬进了宽敞的楼房,新的月圆村很快建立。在那里,政府为一贫如洗的灾民提供了所有的衣食住用,来自全国各地的源源不断的捐赠物资发放给了灾民,每家每户都配发了火炉和烧火的煤炭,金迦南家用上了政府统一配置的煤气灶,还能看上5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陷入泥石流后,金迦南的脚关节受到严重挤压,被送往兰州的医院动了手术,自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也是常年病痛缠身。金白玉原本想着趁过年回家看看父母恢复得怎么样,家乡重建的进展如何,可一想到来去近千元的路费花销,金白玉还是将手中仅有的1000多元寄给家里置办年货,自己则在乌海和没回家的老乡们一起度过了在异乡的第二个春节。

    信念

    在乌海两年多了,金白玉一天天长大,他乐观地用歌声激励自己,也感染着周围的老乡。每次和家人通电话中,他都信心满满地激励着饱经沧桑的父母,“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战胜困难”。

    日子一天天地过,在乌海的建筑工地,从舟曲来的打工灾民越来越多,老乡们平时各忙各的活计,到了周末或过年过节,总会聚在一起,说说家乡话,聊聊家乡重建的变化。

    在乌海的舟曲籍工友中,很多都是月圆村的灾民,每当聚会时,他们总会请年轻的月圆村的当家歌手为大伙儿献上家乡的小调。就这样,在乌海大大小小的工地上,每当周末或闲暇时,总会有金白玉敞亮的歌声飘荡。

    经过生死考验的人们,在劳作中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乐观、温暖在金白玉和家乡来的工人之间传播着。各工地上的舟曲籍工人通过歌声认识了金白玉,也感受到了这个年轻小伙子身上散发出的活力和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有了听众,感觉到了一种渴望已久的支撑。”有了音乐的抚慰,金白玉也越加感受到了彼此温暖的力量,他干活越来越出色,歌声越来越洪亮。在工地上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总少不了金白玉忙碌的身影,他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节目创作和演出,成了工地上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

    在乌海打工的舟曲籍工友中,金白玉的年纪最轻,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闲暇的时候,金白玉总会去网吧上上网,下载最新的歌曲练唱,同时,他还密切关注家乡重建的情况。长此以往,他也成了大伙儿的通讯员,舟曲发生的点滴变化都从金白玉这里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工友们。

    在一次上网中,金白玉了解到电视台举办“麦克风竞技大赛”,金白玉当即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金白玉被选中,到呼和浩特参加电视歌手比赛。最后虽然没能获奖,但在那次比赛中,金白玉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了解了更多的学习的途径。从此以后,金白玉上网除了下载歌曲,还学会了使用学习软件,从网上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他还积极和新老歌友们切磋技艺,互相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既然现实如此,一步一步走好就行了。”金白玉从小学到师范学校的同学都陆续毕业上班,每次上网,他都会和老同学聊聊过往,回忆愉快的校园生活。对于不同的命运,这个经历了别样成长的阳光男孩没有太多怨言,只想把脚下的路走好。

    团圆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岁末时。这次,金白玉决定要回家看看,亲自给父母做顿年夜饭,他还要像以前在月圆村一样,给大伙唱歌,“要点燃重生的希望”。

    年前,金白玉特地去了一趟乌海的超市,给老爸买了一双棉鞋,给老妈买了一件保暖内衣,给小外甥女买了一套衣服。打理好简单的行装,两年来,金白玉第一次踏上了归乡路。

    进入腊月,当地政府为灾民每人发了一袋面,每户提供了1000元的取暖费,还及时替灾民支付了临时安置房半年的租金。金迦南领到了4袋面,用政府发的钱买了几袋煤,亲朋好友来金迦南家拜年,给他们送来了新鲜的牛肉。快到过年了,金白玉从乌海回来了,远在新疆打工的金迦南的弟弟金永华和弟媳也回来了,在杭州打工的小女儿金红琴也挤在春运的大潮中,匆匆赶回家。

    除夕,舟曲小城礼花绽放、鞭炮阵阵,人们喜迎新春的到来。从灾民临时安置点的新月圆村里,欢笑声也不时传来,间或有动人的歌曲从金迦南家飘出。这一夜,金迦南一家围着烧得正旺的火炉,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筹划来年的生活,昔日无声的新月圆村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那片红砖青瓦的月圆村,喜庆而祥和。

    舟曲重建中,170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37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灾害治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大部分竣工,灾民安置点建设正在舟曲县城、峰迭新区和兰州秦王川新区积极推进中,金迦南将自家的安置房登记在了兰州秦王川新区,他估计今年下半年就能住进新家。

    “叹息没有用,路就在自己脚下。”大年初六,金白玉离家再赴乌海,回家之前,已经有工地联系他去做工地监理员;二姐金红琴也将回到杭州,继续在酒店作服务生;叔叔金永华想着去内蒙古看看,和金白玉一起发展;金迦南夫妇继续留在家里,一边养病,一边照顾小外孙女上小学。

分享到:
“故乡水”再度唱响月圆村
当事人不服“有罪不诉”申诉
智能录音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