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海南省三亚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回应“春节宰客”事件,称今年春节黄金周在食品卫生、诚信经营等方面三亚没有接到一个投诉、举报电话,说明整个旅游市场秩序稳定、良好,遭到不少网友质疑和嘲笑。(《天府早报》1月30日)
在美丽的三亚,游客遭遇了并不美丽的“天价春节”。也许6000元一条鱼的真相还有待查实,但三亚近年修炼出的“宰客大法”似乎并不是传说:在一家供网友曝光“被宰”经历的网站上,“海南专区”记录了60条左右“宰客”案例,其中仅三亚便有47例,堪称“宰客”重灾区。在网友的连篇吐槽中,不少人认为只有“奥特曼”适合去三亚消费。
值得肯定的是地方的反应速度,又是“迅速行动”、又是“紧急会议”、又是“调查取证”……这不禁令人联想起“2007年春节三亚打人事件”,领导亲自赴川道歉,最终干戈化玉帛,三亚还与四川遂宁缔结为“友好城市”。但此番危机公关的“看点”不在于反应速度,而在于微博上的内容:称“今年春节黄金周在食品卫生、诚信经营等方面三亚没有接到一个投诉、举报电话”,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这话要是搁在10年之前,顶多是引发公众的腹诽质疑,但在今日,却成为不折不扣的笑柄。事实上,记者准备就宰客事件采访海南旅发会、旅游局、三亚市委外宣办等单位,“经过多次拨打,这些单位的电话均无人接听”。春节嘛,放假也是常事,但因为无人值守的投诉路径就得出“零投诉”的喜人结论,未必太掩耳盗铃了。没有接到一个投诉,那么,网上铺天盖地的帖子算什么呢?
我没去过三亚,无法妄断其旅游质量,但即便是走马观花的游客,估计也多是碎片化的个人体验。客观地说,春节游客多,纠纷多也可以理解。而出于对“国际旅游岛”招牌的呵护,职能部门也不能不从中感悟良多:一是遍地的“零团价”、“低团价”,八面玲珑的从业人员究竟“吃”什么?二是三轮车与“定点海鲜店”之间,公开地眉来眼去,那么,他们的利益输送关系究竟是什么?更关键的是,三亚因旅游而“被提高”的消费水平和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不成正比,旅游发展如果不能普惠民众、加之产业意识没有培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搭便车思维便会兑现为“宰客”的现实。
三亚无法被妖魔化,该去的还要去,该玩的还要玩。至于“零投诉”这样的技术专利,也足以成为其他地方职能部门危机公关的前车之鉴。戏谑调侃之余,反观国内诸多的著名旅游地,哪个不曾、或不正在经历着三亚的遭遇呢?一块金字招牌竖起来,立马就有一群人来拿着指甲刀抠招牌上的“金字”,最后是将旅游统统做成“一次性买卖”——也好在咱们人多、加之此前资讯传播效率不高,日子倒也算是“嚣张跋扈并风光滋润着”。只是,旅游靠人口红利过日子的好时光迟早也会过去,国内景点把游客当“大户”吃的时代终会一去不复返,等到门庭冷落鞍马稀再来修补招牌,会不会太晚?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