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景区监管不力,学校只堵不疏,相关部门普及不够——

山难频发背后的管教集体失职

本报记者 慈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01日   08 版)

    1月27日,24岁的福建小伙儿陈致在四川四姑娘山三峰顶峰附近坠崖身亡。这个去年大学毕业,年前刚刚领到第一笔工资的年轻人,为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山难并不鲜见,其中一些固然是因为难以避免的天灾和意外所致,但像陈致这样因个人鲁莽行为导致的人祸也频频发生。目睹接二连三的惨剧,我们除了为遇难者惋惜之外,是否也应该在促进中国大众登山运动的良性发展上有所作为?

    如果陈致事前对攀登四姑娘山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他聘请的是有资质的专业向导,如果在峰顶解手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保护措施……业内人士事后谈到的无数个“如果”里,只要有一个兑现,都有可能避免惨剧的发生。但在像陈致这种登山知识几乎为零的“门外汉”身上,却没有这些“如果”。“只要是受过登山培训的人,就能够避免出现陈致所犯的错误,因为他的每一个错误都是致命的,有些甚至是登山运动的大忌。”广东商学院“山的部落”社团理事陈子昊今天下午向记者表示。

    陈致事件发生后,“山的部落”社团创始人之一、已毕业离校的文立言,以自己1个月前攀登四姑娘山的经历指出,该景区存在着管理不力和监管不严等失职之处。据文立言回忆,他在上山前曾到管理中心备案,“只是填写一些基本资料,领队的资料只填写了一个名字。至于到底是不是这名领队带我上山,这名领队具备怎样的资质,当时接待我们的小姑娘一概不问,按完指模就算完事,这样的备案也就是走个形式”。此外,没有资质的向导会给登山队员带来极大危险,而陈致聘请的向导正是一名没有资质的村民,“登山是一项内容极其复杂的户外运动,要求领队必须经验丰富,不仅要头脑冷静,体力充沛,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因为山上任何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经验不足的向导,缺乏领导能力,缺乏对天气、地形的正确判断,而判断错误则意味着危险”。

    景区管理的漏洞和没有资质的向导,对具有登山知识、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的登山队员自然影响不大,但对于徒有登山热情、缺乏基本知识的陈致来说,却失去了最后一道安全保障。

    事发后四川当地媒体报道称,据陈致的舅舅介绍,陈致最初只是打算来“看雪山”的,到了山下,却心血来潮决定登山,而且还要攀登四姑娘山四座山峰中难度最大的“三峰”,为此,陈致在山下临时买了登山装备并聘请了不具资质的农民向导。现在回顾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个人都会对陈致因鲁莽而导致的后果感到惋惜,然而,现在像陈致这样一说到登山就会热情高涨,完全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登山的年轻人却不在少数。

    文立言说,从他的大学时期到现在走上社会,已经见过无数这种满腔热血的“山友”和“驴友”,“绝大多数人在没有专业人士的引导和掌握一定的登山知识之前,基本都和陈致一样,对攀登雪山的危险只有抽象概念,而不知道真正的危险在哪里,有多危险以及应该如何准备。”

    个别极端的例子是,有些山友仅仅是攀登过初级雪山,就夸下海口说要攀登珠峰,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是一种挑战大自然的无畏精神,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完全是一种不知深浅的无知表现。

    如今,登山和户外运动已是最受大学生和都市青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和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不同,登山和户外运动因其高危性质,绝不是任何人仅凭热情就能参与的,不少人都有一种盲目的自信,认为“山难”悲剧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类似的恶性事件自然就屡屡发生。

    除了相关景区应加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应严格执行,中国登山协会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登山知识宣传教育之外,登山运动在青年人中的组织建设也应更为健全。

    文立言表示,陈致这次是孤身一人攀登雪山,但按照业内通行的做法,山友是有一个“圈子”的,登山活动不应该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山友的这个“圈子”,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学校的登山或户外社团组织,这个组织为新进的成员提供了知识普及和经验传授,为成员提供信息交流,并成为互学互进的平台。登山运动的这个“圈子”,实际上就是保证成员最大可能地避免“人祸”的“保护伞”。

    但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并不支持学生成立登山社团,比如广州市的四五十所高校中,建立登山社团的只有中山大学和广东商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很多学校认为,不组建登山社团,学生就不会去登山,也就避免了危险。但事实上,山友和驴友的人群早已遍布高校,学校官方的不支持态度反倒使学生登山活动只能在非正常状态下开展,登山知识亦难以在学生中普及。

    文立言表示,学生登山社团起到的是对大学生登山知识的入门教育作用,是提高年轻人登山风险意识的第一课堂,这也使得那些最终开始挑战雪山的年轻人,有了相应的组织依靠。

    如果陈致在大学期间加入了登山社团,他就会知道仅凭一腔热情去挑战雪山,将给个人带来多大的危险,他在四姑娘山遇难的悲剧就很有可能不会发生。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分享到:
广东:建议将新就业大学生纳入公租房制度
徐州:大学生创业成功不忘团组织
贵州:苗族打工青年回乡办婚礼
团情微讯
山难频发背后的管教集体失职
叶江川希望侯逸凡缔造传奇
格里芬暴扣竟让詹姆斯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