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向今年34岁,肩上扛着“双粗拐”,别看年龄上了30岁,到了训练场那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实装操作和新兵一起练跑位,5公里越野,冲在第一的肯定是他。有人问老向,你咋这么好的劲头,他嘿嘿一笑,我可是一营一连一排一班班长,咋说也是个“排头兵”。
老向名叫向建平,湖南平江人,当兵14年,在班长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
老向专业学的是瞄准,专业水平让全旅官兵直竖大拇指。比武考核年年拿第一不说,他还是二炮某导弹旅里的“四会教练员”,已经连续3年给新学员和专业号手上辅导课。
老向专业精,但他从不满足,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每年旅里进行集中专业授课期间,虽然有详细的教案,但上课前,他都精心准备,反复试讲。为了让刚接触专业的号手尽快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每天还没到起床时间他就起来,从1公里外的库区将上课所需的仪器设备借来摆在讲台上,把抽象的理论与实物结合起来讲解,显得特别生动形象。到目前为止,听过老向讲专业课的已近500人。
在操作中,老向眼里容不得“沙子”,培养号手时要求极为严格,操作中一遍不行瞄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采集的数据准确为止,这一点上等兵王凯深有体会。
一次在操作中,王凯瞄准完毕就要进行下一个动作,在一旁把关的老向立即把他叫住,要求他重瞄。瞄准数据已经在合格范围之内,动作也没出现失误,这让王凯一头雾水。老向指着记录本上的数据说,你还可以把对心瞄得再精细一点,把偏差降到最小。瞄准时对心偏差不超过0.5毫米就算合格,对于王凯这名新号手来说,此次操作算是好的了,但老向不这么认为,每次瞄准他都要求新号手要有新突破,把偏差降到最低。老向说:“战场上情况复杂多变,平时训练不严格要求,怎么打胜仗。”
老向在学习上有股傻劲。2010年4月,单位派他到某计量站学习,专攻瞄准设备的检测和维修。白天他跟着师傅学,晚上忙着整理笔记。计量站没有专供夜里加班的学习室,熄灯后,他就搬张板凳坐在过道里整理白天的学习笔记。其他单位的学员说他,出来学习,你们单位又管不着,随便学点东西交差就行了,干吗那么认真?老向认真地说,我回去还要把学到的技术教给大家呢,自己学不好回去怎么教。说完又忙着整理自己的笔记和学习体会。学习结业时,老向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带回一本厚厚的专业笔记,为单位的教学提供了资源。
老向还会搞点“小创新”。瞄准操作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有时操作时会遇到太阳光直射在导弹棱镜上,仪器发出的信号被强烈的太阳光“溶解”,棱镜上返回的数据会出现虚假信息,造成瞄准仪器接受信息错误,导致瞄准失误。
导弹瞄不准,还谈什么打胜仗。这事让老向急得直挠头,战争一旦打响,敌人不会给我们选择发射环境的机会。于是,老向没事就在那“瞎琢磨”。可他还真琢磨出了好办法。操作中再遇到强光时,他让其他号手帮忙,用两根长棍架起一块大纸板,挡住阳光,避免强光直射导弹棱镜。虽说办法笨了点,但是好使。瞄准时一瞄一个准儿,瞄准号手们再也不会因为光线太强瞄不上而烦恼了。
2010年,老向接受了瞄准专业维护保养、维修题库的编写任务,为了确保高标准完成任务,他认真查阅相关书籍和仪器设备的说明,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进行梳理,经常加班加点,还放弃了休假,最终高质量完成了题库的编写任务。年底还完成了总装备部下达的某新型导弹瞄准操作手《维护保养“四会”手册》的编写任务。
因为素质全面过硬,老向的获奖证书一大摞,还入选了二炮专业技术士官人才一级库,成功发射导弹两枚,多次担任实弹发射的把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