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一天,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大一学生柴杨阳拿着一张新年贺卡敲开了邻居范叔叔的家门。由于在外上学,柴杨阳对这位新搬来的邻居没什么印象,范叔叔打开门也是一愣,在柴杨阳说明来意后,范叔叔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得出十分高兴,两人互道了新年快乐。
“这次破冰行让我与陌生的邻居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在这寒冷的冬季为邻里之间的关系增添了一丝暖意。”柴杨阳写下了自己第一次和陌生邻居交流的心情:“忐忑又略带羞涩,拘束但饱含热情”。这也是柴杨阳寒假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这个寒假,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组织全校大一新生进行了主题为“邻居你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敲开陌生邻居的门,送上真挚的新年祝福,用实际行动改善邻里关系。
当前,是我国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整个社会人口流动的高峰期,加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价值观的逐利化等客观因素,使邻里关系变得越发陌生,邻里感情日益淡漠。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50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书记唐旭生表示,之所以组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鼓励同学们要主动地与邻里沟通,常交流,常往来,常帮助,努力让和谐的邻里关系成为社区常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沟通交际能力。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同学在提到第一次和陌生邻居交流的心情时,用的都是“忐忑”、“紧张”、“害羞”、“尴尬”等词语,不过在交流完后,就都是“愉快”、“温暖”、“开心”的心情了。
国贸专业的徐佳洁平时和邻居是“点头之交”,路上见了面往往在纠结要不要打招呼时就擦身而过了,这次主动去邻居家串门的经历让徐佳洁感触很深,一开始还为找不到话题而不知所措,后来发现夸一下婴儿很可爱,或只是讨教一下养花的方法一下子就能打开话匣子了。“说到底,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很简单,真诚相待就好。只是一句问候,一声招呼,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哪怕最微小的表示友好的方式都能增进邻里情感。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从这点滴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