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刘金国:铁血将帅 忠诚卫士

刘学刚 闵政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07日   06 版)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在颁奖词中如此评价刘金国。

    2012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在这个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之际,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一个在职高级领导干部的名字——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

    从农村青年、普通干部成长为共和国的高级警官、副部级官员,刘金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质朴本色,坚守廉洁底线,满腔热血、嫉恶如仇。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他将大爱留给百姓民生。

    “我是人民公仆,如有不廉洁、不公正、不负责、不作为的任何一点,定将主动辞职,坚决言行一致,决不失信于民!”这是刘金国坚守了几十年的做人做官的信条。

    使命

    刘金国不怕死。他总是像一名普通战士一样坚守在危险的最前沿。危急关头,这位副部级官员就是一道特殊的防火墙,一面巍然屹立的旗帜,一颗稳定军心的定盘星。他与战友并肩,创下了消防史上的奇迹,将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化险为夷。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危险性最大的一次石油化工火灾——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新港码头油库起火爆炸。

    “第一反应是,这火没得救了。”赶到现场,有着20多年消防经验的大连消防支队支队长丛树印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真正的“火海”:几十米高的火柱从陆地绵延到海上,望不到边,到处是黑压压的大罐,天上下着油雨,地面全是滚烫的油污,黑烟滚滚,气味呛人。

    起火点是储量10万吨的103号罐,大量原油外溢,火光冲天。旁边,37号、42号、102号三个储油罐被大火包围,几十处管道井、泵房正在猛烈燃烧,喷出几十米高的火柱,爆炸连连……

    大连新港是中国储油量最大的深水油港,一旦发生连锁爆炸,600万大连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火情牵动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公安部紧急启动应急救援机制。

    晚上10点多,分管消防工作的刘金国接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的指示——迅速赶赴大连,指挥灭火。

    刻不容缓!刘金国紧急协调航班,两个小时后,他带领消防专家飞抵大连,直奔火灾现场。

    “看到当时的情况,我心里咯噔一下。”随行的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回忆,“危险太大,责任太重了,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这火到底能不能救下来,谁都没有把握,一旦爆炸,现场的人将尸骨无存。”实战经验丰富的消防专家、公安部消防局战训处处长魏捍东心里清楚。

    危急关头,刘金国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与超常的智慧。命令一道道下达:全国调集泡沫,手动关闭阀门,千方百计阻挡流淌火,死保大罐……

    年近花甲的刘金国,在火线最前沿站着指挥了整整8个小时。

    7月17日上午10时,肆虐的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这起爆炸火灾规模之大、危险程度之高、调动力量之多、灭火战斗之烈、处置用时之短都史无前例,而且现场官兵无一伤亡,创下了世界消防史上的奇迹。

    大火扑灭后,刘金国未作片刻停留,立即返回北京。激烈的战斗场面令他百感交集、激情难抑,一夜未眠的他直奔办公室,挥笔给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7月16日的油库大火现场惊心动魄,令我终身难忘,消防官兵和库区消防人员冒着随时爆炸的危险,一直向安全区推进了100多米,每推进一米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公安消防官兵经受了生死考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对成功扑救这次大火,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公安消防官兵作出的突出贡献,要求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

    刘金国几乎没有休息日。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总想多为人民做一点事。指挥“清网”、“亮剑”、打击假币假发票犯罪、清剿火患,他怀着切切的忧国忧民之心,把每场战役打得酣畅淋漓,忠实履行着以人民期盼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的铿锵誓言。

    刘金国对工作认真到近乎“痴迷”。

    他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每工作完一天,他会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办公桌的台历上大大小小的圆圈证实,这位副部级官员几乎没有休息日。

    “我越来越有一种紧迫感,希望在有生之年,多为党和人民干点实事,多解决老百姓的疾苦,让社会多一些公平公正。”刘金国说。

    “为了人民利益,向着胜利,不顾一切,奋勇前进!”这是刘金国在一份全国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简报上的批示,也是他的座右铭。

    去年5月,为积极回应“大走访”开门评警中人民群众的诉求,公安部党委果断决策,一场波澜壮阔的全国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打响。

    为期203天的“清网”行动创造了追逃奇迹——

    全国公安机关共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在逃人员16人、B级通缉令在逃人员174人、部督在逃人员201人、涉嫌故意杀人在逃人员1.2万人、潜逃10年以上在逃人员2.3万人,从77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和劝返在逃人员900多人,网上在逃人员存量下降84%。

    据悉,“清网行动”是1983年开展“严打”斗争以来抓获在逃人员数量最多的一次。笔者从公安部警务督察局了解到,“清网行动”的203天里,简报共发1831期,刘金国批示了1311次。

    令公安部警务督察局副局长王志刚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动员部署会上刘金国的诘问:“那么多在逃人员抓不回来,我们又怎能睡得着、坐得住?!”

    其实,这些年来,无论指挥什么行动,刘金国都有寝食难安的紧迫感。他就像上紧的发条,将每场战役都指挥得酣畅淋漓。

    调任公安部副部长不久,刘金国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在换发二代证中的乱收费现象,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整治,提出了人像采集点禁止打印照片等7条硬措施,防止变相收费,并30多次派出工作组到各地明察暗访,严肃处理了一批单位和人员并通报全国。很快,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人情

    刘金国从不接受吃请,从不收礼。身为纪委书记,他铁骨铮铮惩治腐败;为官30多年,他廉洁得甚至不近人情。其实,他心中有爱,他以大爱保护干部职工,将“大人情”留给了人民群众。

    为官30多年来,刘金国的廉洁有口皆碑。多数人认为,这个领导太不近人情。

    他从不接受礼品、宴请,一包茶叶也不行。实在推不走,他再买一份一并还回去。他到基层走访不打招呼,出差不让地方领导接送。

    这给秘书许朝杰增加了很多“负担”:要跟地方的同志解释,不要接送,不要宴请,不要安排大房间。参加会议的纪念品,一律退给会务组。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30多年,爱人却一直是临时工;他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是自己的38个亲属,却无一人跳出“农门”。

    坚守廉洁、嫉恶如仇,让刘金国这个公安部纪委书记、督察长做得响当当。

    “一上来就啃硬骨头、查办大案。” 这是公安部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孙立成对刘金国的“第一印象”。

    按照中央纪委的总体部署,在公安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刘金国带领公安纪检监察部门敢于查大案、办要案,先后查办了一批局级、处级干部违法违纪案件。

    刘金国不仅查办案件有办法,预防腐败也有一套。刘金国曾经要求公安部纪委制定一个关于纪检干部自身建设的纪律要求。当纪委的同志将改过几次的稿子送到他手上时,他并不满意,直接在一张纸上写下四条:“不枉纪枉法,不干预办案,不泄露案情,不吃请受礼。”

    而就是这名因廉生威的铁面干部,内心无比温暖。公安部机关的普通干部进刘金国的办公室,刘金国会主动起身握手;家境贫困的民警给他写信,他会直接让秘书替自己寄钱;得知他分管的警种部门有民警牺牲,他都安排专人前往慰问。

    这么多年,刘金国坚守的信念没有变。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像个“苦行僧”。

    1995年,刘金国调任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全部家当是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甚至还有蜂窝煤、大白菜。厅里分给他一套住房,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可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好从银行贷款。他现在身上穿的大衣是十年前买的,穿的裤子全是发的警服。

    但刘金国不觉得苦:“我是幸福的,应该给的党和人民都给了,没有任何理由再用手中权力去谋取任何个人私利,永远不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有人说我‘装’,那我就‘装’到死。咱们共产党人都‘装到死’,不就成真的了吗?!”

刘学刚 闵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07日 06 版

文化建设大跨越
有需要,找海警
济南集中整治违建工程火患
长春再掀火患清剿高潮
平凉没收7000多支“上天猴”
常德消防为孤儿老人送温暖
莎车县印发两万维文版防火宝典
李学龙:科研“工兵” 努力做事
邓中翰:敢于挑战 缔造传奇
刘金国:铁血将帅 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