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军旅青年学习成才

陆文强 李翊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10日   10 版)

    南海某海区,海军某部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试验,用最新研制的鱼雷去攻击真正的潜艇。

    此刻,潜艇内气氛格外紧张,空气凝固了一般。坚守战位的官兵心里直打鼓:这枚鱼雷按试验计划直奔潜艇下方而来,万一鱼雷偏离目标深度击中潜艇,会发生什么真难以预料。这如同一位神枪手让人举起环形靶来练实弹射击,纵使百步穿杨名不虚传,也会让人冒出一身冷汗。

    鱼雷水下攻击的声音由远而近,成功了!鱼雷从潜艇下方数米安全穿过,与设定的攻击深度完全一致。新型水中兵器打击精度实现新跃升的过程中,领衔监造新型鱼雷近10年的“雷人”军代表徐杏钦功不可没。

    鱼雷有“水中导弹”的美誉,其水下攻击主要依靠声音信号导引。由于水声环境复杂等因素,鱼雷打击精度的提升难度比在空中飞行的各种导弹高出一筹。为了锤炼新型鱼雷的精确打击能力,海军军代表徐杏钦力主打破常规,用鱼雷打真实潜艇,用我国自己生产的潜艇作靶标。

    此言一出,震惊各方。在鱼雷试验中,一向是采用声靶模拟潜艇特征这一安全有效的方法。毫无疑问,用活动潜艇替代固定声靶作为鱼雷攻击靶标,安全风险大,技术难度高。

    新型鱼雷正处在不断的研究、试验与改进中,离不开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打靶试验来检验装备效能。徐杏钦坚持自己的观点:鱼雷水下攻击要打得着、打得准,这样才叫好雷。只有经过充分而严密的试验,才能保障今后部队训练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

    徐杏钦的较真劲儿说服了新型鱼雷总设计师,却没想到最大难题还在部队官兵这边。选哪条潜艇作靶标,大家推三阻四。潜艇上的官兵一听说要拿鱼雷去打潜艇,头就摇得像拨浪鼓,坚决不同意。试验鱼雷显然不会爆炸,但万一鱼雷打偏了命中潜艇,后果不堪设想。

    没办法,徐杏钦领着总设计师跑到舰队首长的办公室,去要“尚方宝剑”。

    “试验方案安全系数能达到99%,我们有充分的安全技术措施,鱼雷是对着潜艇底下攻击,与艇体有一定距离。”

    “有没有意外和风险?”

    “有一定风险,但这个风险要冒。最坏的结果就是偏离目标航线误撞潜艇,不过鱼雷是试验雷,即使击中潜艇也能保证官兵生命安全。”

    “我同意你打,但你们要签军令状。”

    徐杏钦用真雷打潜艇成功的消息,让机关领导激动不已。一位将军亲自乘目标潜艇出海试验,体验潜艇鱼雷攻击的真实情况。试验取得成功,潜艇靠上码头,将军上岸后对徐杏钦说的第一句话是:“鱼雷打得很准,在潜艇内已经感受到它的威力了。”

    据统计,两次世界大战中沉没的运输补给船,76%是鱼雷所为;高达41%的战舰不是被舰炮、航空炸弹等武器击中,而是被有着“水下幽灵”之称的鱼雷送进海底。然而多种条件的限制,使人民海军一度面临着鱼雷技术发展的“短板”局面。

    新型鱼雷研制项目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徐杏钦临危受命担任军方的项目负责人,可他却乐不起来,压力大啊,毕竟这是在研制我国最先进的鱼雷,这是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盯着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鱼雷,徐杏钦有自己的想法:“技不如人敢亮剑,那是被逼无奈。以劣胜优可以是奇迹,但绝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然规律。作为军代表,我们一定要紧盯‘以优胜优’。”

    该型鱼雷的总设计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在这个领域的学术造诣无人能及,而徐杏钦是搞了多年工程实践的军代表。研制阶段的方案审查不断推倒重来,终于让总设计师大动肝火,觉得是徐杏钦在“设卡为难”,抵触情绪越来越大。

    徐杏钦与老院士推心置腹:“你们不信任我,可能是不了解我。我是学鱼雷的,考军校之前就对鱼雷有特殊的感情。军代表首先代表的是部队官兵,并不是代表单位和个人,我要保证这型鱼雷从起步阶段就更好更强。”

    那年冬天,进入试验阶段的新型鱼雷“出了问题”。其中一条鱼雷发射入水后,发动机很快就停止工作。回收后一检查,却查不清问题。

    尽管事出偶然,徐杏钦却比谁都清楚:可靠性对于武器装备具有重要意义,大家都查不出来的问题肯定是新问题、大问题,这个关口一定要把住。

    一天清晨,徐杏钦忽然想起了什么,他抓起衣服披在身上就向试验工房冲去。门没开,大家还没有来上班,徐杏钦在门外急得团团转。一抬头看到1米多高的窗户,徐杏钦想都没想就从窗户爬了进去,他要找“电爆活门”。

    “电爆活门”是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起到点燃发动机的作用。徐杏钦翻箱倒柜,把用过的30多个“电爆活门”全部找了出来,经过仔细比对,徐杏钦发现有一个与其他“电爆活门”存在细微差别。于是,他顺藤摸瓜,根据“电爆活门”的编号找到对应的试验鱼雷,没错!就是这条鱼雷出了问题!

    激动的徐杏钦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拿着去做试验,结果真是“电爆活门”出现工艺质量问题。问题找到了,一向严肃的总设计师紧紧握着徐杏钦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

    “这型鱼雷的诞生,使中国高性能主战鱼雷一跃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鱼雷定型之日,徐杏钦与总设计师紧紧相拥在一起。一位领导该项目多年的国家领导人闻知试验成功的消息,写下8个大字:十年铸剑,终成大器。

分享到:
挺进林海雪原
来自新兵连的日记(之七)
军旅青年学习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