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在山东全省率先推出公务自行车,至今已半年有余。8日,记者在平阴县委办公大院看到,两小时内仅一人骑公务电动车外出,车棚内的公务自行车上落满灰尘。(《齐鲁晚报》2月9日)
这不足为怪。由报道可知,该县机关同时配了足够数量的公车(轿车)、公务电动车、公务自行车,一个公务人员用哪种车,选择余地确实很大。在这寒冷的冬天,不选择公车而选择公务自行车,通常得有极高的觉悟:我要节约能源!我要减少污染!除了偶然作秀的人与有极高觉悟的人,多数人会首选公车:一、坐在公车里暖和;二、坐公车并不违反有关规定,因为领导只是提倡骑公务自行车,而不是强行规定。换了我,也极可能用公车而不骑公务自行车。
作为领导,应该能预见这样的结果。我们对于公务员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通畅估计得过于乐观,可有几个公务员能自觉抵制公款吃喝?有几个公务员能自觉抵制公款旅游?有几个公务员没有公车私用过?既如此,怎能指望公务员靠自觉不用公车而骑公务自行车?公务自行车蒙上灰尘不是早该在预料之中吗?
出发点或许是希望更多公务员骑公务自行车而少用、不用公车,从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但由于这一做法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结果不仅没能节约,反而浪费了。单是300辆公务自行车就价值10万元以上,买回来放在那儿生锈,不是浪费吗?生产这些自行车,也要耗费能源,也会造成一定污染,而自行车却没有派上用场,这笔账也不能不算。
这些年来,各地在减少公车消费上想了不少办法,可迄今好像没有一个好办法。提倡公车一周少开一天,本是不错的建议。一周少开一天,至少少排七分之一的废气,少用七分之一的汽油,环保又节能。可实际上,“聪明”人自有办法:有一天不开车,就将这天要做的事包括私活提前做或推迟做,结果在一周内,车子的总行程不变甚至增加了。假如不能将公车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解决公车私用问题,要降低公车经费要节能减排,还是难啊。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搞清楚:国外有公务自行车吗?输入“美国,公务自行车”,没搜到相关信息。输入“日本,公务自行车”,也没搜到相关信息。输入“英国,公务自行车”,结果类似。是这些国家根本就没有公务自行车呢,还是人家没有透露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