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理性看待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发展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
编辑先生: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人说,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阶段向平稳增长阶段的转折点。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增长之后,这样的经济增速转型期必然会到来。
请问,我们该如何客观看待和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问题?
读者 马若溪
从全球范围看,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但从国内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趋于放缓。2011年四个季度的增长率依次递减,由第一季度的9.7%下降到第四季度的8.9%,全年度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2012年经济下滑趋势已较明显。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
中国仍然需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当今中国与20年前的中国相比,面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并没有改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实现共同富裕,仍然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早在1997年国内有关专家就曾经测算,从中国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出发,为满足每年新增加1400万人的需求,需要2%的经济增长率;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4%的经济增长率;为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加快发展,还需要1%~2%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少需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率。考虑到2011年中国新生人口1604万人,农民工总量高达25278万人,城镇化率刚超过50%,中国依旧需要一个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中国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20年前或者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尚不成熟,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导致经济增长周期表现为大起大落。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经济发展速度均在不同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导致资源被过度使用、浪费或资源闲置、利用不足。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幅度,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利于经济较快发展。从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在低迷中缓慢复苏,世界经济结构在重新调整,全球经济秩序在重塑,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各种波折和阵痛,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速度。国际市场总体交易下滑以及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也将改变和调整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将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从国内环境来看,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任务,中国经济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由于:(1)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使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同时,节能减排和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势必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2)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生产成本在逐年增加。201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13.7%,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3)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物价稳定,必然要压缩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经济泡沫。国家重拳治理房地产泡沫,表明经济运行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4)当前经济结构处于大调整的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需要相应的时间和经济环境作为支撑。扩大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需要增加民众的收入和购买力;区域结构合理布局,伴随着产业的梯度转移;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演进需要产业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 (5)要实现经济软着陆,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速度作为缓冲。
综上所述,必须理性看待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发展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实现中国在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稳中求进,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必须依靠科技与教育的支撑。诚如邓小平南方谈话所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