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部分企业“超常规发展”遭遇人工短缺

四川:劳务输出大省靠什么留人

本报记者 王鑫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13日   05 版)

    尽管一场号称规模达万人的大型招聘会刚刚在厂区的大院里举办,但四川广安福辉鞋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陈思国脸上的愁云仍未散去。

    “生手多,熟手少。”陈思国叹气说。在这场持续3天的招聘会上,福辉鞋业仅物色到了200多名工人,这离公司1200~1500人的用工需求相去甚远。

    福辉鞋业面临的招工压力在当地的企业普遍存在。近年来,产业西进为西部地区带来骄人招商引资业绩的同时,也让企业碰到了用工荒的难题。眼下,在四川省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前锋工业园,福辉鞋业的“邻居”们纷纷在门口贴上招聘广告,希望那些在沿海务工的熟练工人,停下东去的脚步,留在家乡的工厂上班。

    “超常规发展”遭遇人工短缺

    福辉鞋业入驻广安前锋工业园是当地招商引资的成果之一。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这家来自广东的制鞋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对附近百姓来说,更实惠的还有那超过2000个的就业岗位。

    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业绩在前锋工业园还有更多的表现。作为襄渝铁路广安站的所在地,前锋镇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设在这里。通往火车站的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厂房依次排列,机电、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企业大多数是近一两年入驻工业园的,园区内还有更多的厂房正在施工。用当地媒体的话说,园区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前锋工业园的变迁,代表了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西部经济发展生态,其典型表现是大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落户。    

    而多年来,位于川东地区的广安市,大量人口加入外出务工的大军,前往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人们原本的期望是,家乡有了企业,自然就不必出去打工了,就像在广安各个乡镇集市上四处挂着的横幅上写的那样: “前锋园区厂家多,容易就业收入好”、“到前锋园区打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然而,根据记者调查,事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是选择离家近,还是沿海的更高工资

    农历正月十四上午,广安金侑达电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门口,刘前云敲开传达室的窗子,指了指一旁写着“招聘”两个大字的红纸,问保安待遇如何。

    “一两千吧。”保安答道。

    刘前云张张嘴,想再问点什么,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传达室的窗子拉上,拉着老婆转身走了。在这对中年夫妇的眼里,这样的待遇显然太低了。他们在河北打工,干的活儿是镀锌,辛苦是辛苦,但每人每月拿个四五千元的工资没问题。

    这天是刘前云夫妇春节后第一次出门找工作,他们从邻近的代市镇坐公交车赶到前锋工业园,金侑达公司是他们咨询的第一家企业。两口子原本还想在河北再待几年,赚点钱,但是为了给22岁的大女儿“解决个人问题”,今年春节两人决定不外出了,尽管河北那边的老板一再挽留他们。

    就连接待他们的保安也觉得,跟一些地区相比,当地的待遇确实没什么吸引力。刘前云说,自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照顾家庭,只好留在家乡工作。

    27岁的货车司机黄建军则选择利用空余时间做点副业——跟家人合伙做点药品批发生意或跑运输,给家庭增加一些收入。正月初九他刚到金侑达公司上班,公司承诺的底薪是2000元,外加出差补贴——如果出车过夜,则按照每夜100元的标准补助。而他19岁的表妹在广东东莞的电子厂上班,第一个月就拿到了2700元的工资,第二个月就超过3000元了。

    “广安的生活成本也不见得比广东低,猪肉也是十四五元一斤,服装甚至比广东还要贵一些,因为大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曾在广东打工10年的黄建军说,留在家里上班唯一的优势就是能照顾家里,但这不足以形成最大的吸引力。

    黄建军的话道出了现实:在家门口打工,还是奔着待遇更高的沿海企业去?

    生手多,熟手少让企业为难

    在2011年12月20日回家之前,32岁的杨丽萍是广东惠州一家台资文具厂的人事主管。为了10岁的儿子将来上学方便,她谢绝了老板的再三挽留,老公也放弃了当地一家五金厂的工作,举家迁回广安。

    在几天前举办的那场万人招聘会上,杨丽萍被广安慧博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人事部长李华菊看中。对方对她4年的人事工作经验十分满意,当场邀请她到慧博公司上班。

    现在,杨丽萍已经开始在慧博公司上班,工资是1500元到2000元,公司包住。这跟她在惠州的待遇尚有差距:月薪3000元左右,厂里还给上“五险一金”,还包吃住。但为了儿子,她仍然能够接受这样的待遇。

    杨丽萍的老公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所从事的五金行业,广安少数几家企业能提供的待遇只有他在惠州拿到的一半水平。“工作环境污染大,对身体不好,在广东没个四五千元的工资没人愿意干,可是这边能开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元。”杨丽萍叹气说,老公不愿意留下来,将来可能还得出去打工。

    在四川广安福辉鞋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陈思国的眼里,影响本地工人去留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天气。制鞋是一门手上活儿,在天气暖和的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工人不会挨冻,手工活儿也做得更麻利。工厂周边的配套设施及沿海地区的工业园区比较成熟,周边的生活娱乐设施齐全,年轻人下班之后能找到乐子。

    甚至生产工艺也能影响到企业的招工情况。同样是制鞋,广东企业大多是流水线作业,工人只需负责流水线上的某一个环节。而福建的制鞋企业更多采用的是全流程作业,一个工人能完成制鞋的全部工艺流程。

    “要让在福建打过工的工人来广东生产模式的企业干,他们不愿意。”陈思国说,“工艺流程不熟悉,就会影响产量。在实行计件工资的制鞋行业,这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各种因素交加,在广安这个劳动力输出大市,当地的企业仍然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局。即便是像福辉鞋业这样的企业,在招聘公告上明确写着“待遇不低于沿海”,也招不够熟练工人。企业招聘人员的普遍烦恼是,前来应聘的“女的多,男的少”;“老的多,年轻的少”;“生手多,熟手少”。

    劳务输出地遭遇用工荒

    作为劳务输出地区,广安却面临“用工荒”,这在当下已不是什么新闻。地方政府和企业早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谋划,应对企业用工需求。

    据报道,春节前的1月11日,广安区委书记尹黎明前往前锋工业园调研,他了解到,园区内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用工缺口,“员工缺口大,节后怎么能满负荷开工?”尹黎明当即要求广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等部门,联合帮助企业缓解招工压力。

    当地一些部门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大量回家过年的机会,发动各个乡镇大力宣传,争取把外出务工人员“截留”下来。

    春节前后的大规模宣传后,1月30日至2月1日,广安区“万人招聘大会”在园区内的福辉鞋业厂区大院召开。各乡镇组织大巴车,把应聘者拉到招聘大会现场。

    包括慧博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在招聘会上招够了人。2月5日本报记者在慧博公司采访时,人事部长李华菊正忙着整理员工材料。在公司新启用的办公大楼,人事部是第一个开始工作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用“忙乱”来形容当前的工作状态。

    “前锋工业园刚刚兴起,很多人不知道家乡新建了这么多工厂,所以招聘会相当于宣传了工业园的企业。”李华菊表示欢迎这样的招聘会。

    但不是每家企业都像慧博公司那样幸运。记者在园区内看到,许多企业的门口至今挂着大幅的招聘公告。就在福辉鞋业的人事部,本报记者还看到了成堆的报名表。

    本报成都2月12日电

分享到:
四川:劳务输出大省靠什么留人
“人海战术”能防住森林大火吗
广东中山:放松“限价令”背后有何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