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雷宇 实习生王倩)记者今天上午从在京召开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获悉,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部际协调小组组长万钢主持。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开始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此专门成立的部际协调小组由科技部牵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1个国家有关部委和单位组成。
今天上午,北京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支持下,中关村示范区发挥了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相继研究出台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改革、税收政策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一系列政策试点文件和实施细则,在人才聚集、成果转化、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创新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和进展。
创新创业人才加快聚集。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海内外人才1962人,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示范区企业拥有博士学历人才1.3万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12.8万名。
高校院所和央企创新活力显著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启动了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等3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园项目建设;未来科技城依托中央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目前神华集团等15家央企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初步形成新型创新组织模式。以企业和产业联盟为主体,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工程和重大工程,企业和产业联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高性能导航定位芯片、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科技金融服务资源加快聚集。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2011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总数已达到207家,IPO融资总额近1900亿元。其中境内创业板47家,在创业板已经形成“中关村板块”。
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示范区的比重达到66%,实现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