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2月25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俄语在拉脱维亚再遇尴尬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25日   04 版)

    2月18日,拉脱维亚举行了“是否设俄语为拉脱维亚第二官方语言”的全民公投;2月23日,拉脱维亚中央选举委员会确认了公投结果。最终计票结果显示,支持俄语成为拉脱维亚第二官方语言的民众占24.9%,反对俄语成为拉脱维亚第二官方语言的民众占74.8%。这样一来,在这个有200多万人、其中说俄语居民占人口总数44%的国家里,俄语成为标准的“外语”。

    根据公投结果,拉脱维亚语仍将维持“拉脱维亚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俄语未能翻身从“外语”变成“官方语言”。依照拉脱维亚相关法律,苏联时期迁入拉脱维亚的外国人及其子女,必须通过拉脱维亚语言测试才能获得公民身份,否则没有投票权且不得在公共部门任职。

    近一段时间,围绕俄语和俄罗斯人地位问题,拉脱维亚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展开了耐人寻味的激烈较量。2011年7月,拉脱维亚议会通过《电子媒体法》,大大限制了电视和广播媒体使用非国家语言进行报道的权利。2011年11月,一个名为“祖国的语言”的组织首先提出动议,要求通过全民公投为俄语“正名”,这一提议得到了超过18.7万名拉脱维亚人的签名,拉脱维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同意对此提议进行公投。有意思的是,这个“为俄语恢复名誉”的提议,虽然获得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市长乌沙科夫的支持,却遭到了拉脱维亚总统、总理和议长等多位高官的明确反对。

    本报记者发现,其实,比拉脱维亚各界更关注这次公投结果的,不仅仅是拉脱维亚人,还包括根本就没有投票权的俄罗斯人。早在全民公投之前,俄就向拉脱维亚官方表示想派俄社会院的代表以选举观察员的身份赴拉对公投过程进行“选择观察”,但遭到拉方回绝,让俄方十分郁闷。

    在拉脱维亚公投前,俄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他希望俄罗斯族人和俄语的基本权利能够受到尊重和保护,并建议将这一问题放到欧盟法律的框架下予以解决。不过,拉脱维亚外交部对拉夫罗夫的评论进行了反驳,称拉脱维亚政府的各项政策都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包括俄语地位在内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属于拉脱维亚的内政,拉脱维亚没有必要就此与俄罗斯或者其他的国际机构进行讨论。

    俄语地位问题在拉脱维亚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不少人把拉脱维亚语视作“独立”象征,而俄罗斯则多次指责拉脱维亚把语言当做“政治武器”歧视俄语居民。因此,与其说这是对俄语地位的公投,不如是拉脱维亚民众对“去俄罗斯化”趋势的又一次公投。而公投结果,则反映出拉脱维亚主流社会进一步“摆脱”俄罗斯影响的现实态度。

    其实,独联体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独立后不久,便纷纷出台了国语法,千方百计地想通过“与俄语决裂”而达到“去俄罗斯化”的政治目的。目前,不仅在拉脱维亚,在整个东欧,“脱俄入欧”都已经成为各国的战略方针和社会的主流趋势。

    显然,公投结果让俄罗斯很不高兴,俄政治分析师甚至预测说,这可能加剧拉脱维亚国内的民族矛盾。虽然对拉脱维亚的这次公投“鞭长莫及”,俄罗斯仍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2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在莫斯科出席“国际母语日”召开的俄罗斯国家语言和多元文化圆桌会议上就明确表示:“在谈到欧亚一体化问题时,我们不要忘记,俄语在所有后苏联空间是强大的国家间交流工具,它仍是联合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国家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几天前拉脱维亚的全民公投结果,充分证实了这一问题的迫切性。”纳雷什金强调,俄罗斯有必要为俄语提供“特殊保护”。纳雷什金还指出:“拉脱维亚此次全民公投结果早在表决前就完全可以猜到,因为拉脱维亚有大约30万名居民没通过拉脱维亚语考试而被取消了投票资格。”

    俄杜马议员、“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董事会执行主席尼科诺夫,21日痛心地指出:“近20年来,世界上说俄语的人减少了大约5000万,任何一种语言的衰减速度都无法与俄语相比。”按照俄外交部官员的说法,目前将俄语作为国语的,除了俄罗斯外,只剩下白俄罗斯一国,而保持俄语官方语言地位的国家也只剩下吉尔吉斯斯坦了。在其他国家,俄语地位全部“沦陷”,最多只作为族际交流工具。特别是在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及格鲁吉亚等国,俄语更彻底沦为一门不受关注的外语。

    本报记者注意到,俄罗斯官方对俄语“岌岌可危”的地位其实是心急如焚的,“俄语地位问题”已成为俄领导人最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俄高层正在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进行一场“俄语保卫战”。2011年6月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专门签署总统令,把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生日确定为“俄语日”,试图以此保护、支持俄语的发展,扩大俄语的传播范围和使用平台。在俄官方的全力支持下,俄语在独联体国家的“地位下滑”问题近几年有所缓解,俄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势头。    

    本报莫斯科2月24日电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25日 04 版

民众反美怒火挑战奥巴马退出阿富汗战略
油价飙升或将阻断奥巴马连任之路
“叙友会”并非为动武“对表”
重现保卫者英姿
俄语在拉脱维亚再遇尴尬
阿根廷铁路事故系忽视安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