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作为学者,他在微博上的认证是曾任中南财大外国财税教研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当是学有专长的。作为官员,他被称为“最具个性官员”,“最敢说官员”,甚至自称喜欢出名。作为人大代表,他连续8年建议,要求进行“公车改革”,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新京报》3月1日)
叶青代表最具成就感和最自豪之处在于,连续8年呼吁公车改革,终于在去年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批评建议是相当专业和到位的。因为他本人是研究财政学的学者,出于学者的良知,痛恨公务员不珍惜纳税人的钱。尤其是他成为副厅级官员后仍能够身体力行,自己购私车上下班,自觉抵制公车浪费和腐败。
叶青这样的人大代表,既有批评的自觉,又有批评的能力,更有批评的成就,这应该不只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有中国特色的代议政治的光荣。叶青本人也为他的代表身份而自豪,他坦言:人大代表的身份保护了他批评公车浪费的行为。
代表委员既意味着政治荣誉又意味着政治责任。两会让全国人民寄予厚望,实话说也是付出了纳税人的心血和较大政治、经济成本的,这也意味着代表委员要像叶青那样,不能小看身上肩负的政治责任。众所周知,把成为代表委员当作一种政治荣誉而非政治责任的现象,在一些代表委员中也是存在的。基于政治荣誉的追求,似乎也不错,但是成为代表委员之后,是否敢批评较真,是否敢反映民声民意民求,则是身份角色所不能回避的。至于在某些代表委员身上出现的“加入政协不受欺”、“当上代表好办事”之类的个人利益考量,说是动机不纯、履职无力,已毫不为过了。
代议政治的特点就是批评。两会期间,躬逢其盛的代表委员就是从代行审议权、质询权、选举权等方面代表不能与会的公民的。诚然,过去一届或者一年的政府工作,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也是应该颂政歌德一番的,但是不要忘记,你是来审议和质询的。这一角色的天然定位就是要行使批评建议权,在确保参政议政质量的同时,使一府两院的工作达到人民满意的标准。因而不敢于批评、不善于批评甚至于批评建议水平不高,也是代表委员缺乏履职能力的一种表现。
两会期间,既是代表委员展示个人风采的绝佳时机,对于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也是一次集中的考评。我比较倾向于从批评建议的角度来考量代表委员的履职能力,因此也希望代表委员们更勤奋一些。比如像叶青那样勤于学习,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使批评建议更有力度;比如像叶青那样勤于听取民意,即便两会休会期间,也不停地实地调研,不停地通过博客、微博与网民互动,使批评建议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