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在他的直观印象里,两会似乎和自己没太大关系。他更关心正在进行中的出租车改革,“据说是有好消息”。除了听交通信息之外,在出租车里,胡师傅也会听听两会新闻。他并不认识哪个代表或委员,也从来没想过,把自己的要求,比如“少给出租车公司交些份儿钱”之类告诉他们,让他们到会上“提一提”。
跟胡师傅的“置身会外”不同,不少网友已经在微博上“跃跃欲试”了。政协会议尚未开幕,网站上“微观两会”的微博数,已达262万多条。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的提议“加班费应免征个税”,引来围观无数。网络投票显示,支持者将近百万,另有5万多条微博对此表达看法。
微博参政,已成近年两会的一个热点。网站甚至专门推出代表委员们的微博排行榜,比拼谁的人气最高,影响力最大。
高居排行榜前列的代表委员们,都拥有数百万“粉丝”,突然想:当“粉丝”们有利益诉求,比如提些少缴个税之类的要求时,他们会告诉自己关注的代表委员,会@一下他们吗?反过来,代表委员们的微博,是赚了一个热闹的气场,还是真正倾听了民意、赢得了支持?
胡师傅不会@代表委员,他觉得两会离自己很远,压根儿就没想着要参与;网友们在微博上说话发言,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听众”是谁,有时很模糊;你我身边的人,也会谈谈政治,可多少人会认为它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
关不关心政治,表达不表达利益诉求,实在是一种习惯。如果把这称做“参政议政”的话,它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一直缺失。政治作为国家事、政府事,似乎总与民众生活有隔膜。参政意识的习惯性缺失,会让很多人在提及民主政治时心怀警觉,担心民众将其“滥用”。
当然,你也许会说,我不参与政治,是因为没有顺畅的途径,即便我投票选举了代表,他们也可能无法为我代言。可是,如果不参与,又谈何改变?即便是围观,它的力量都不容小觑。
政治素质的养成一定是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而眼下的两会,就是非常好的民主政治演练场。如果说普通百姓尚不懂得如何参政议政,代表委员们完全可以当老师,会上的建议提议、议案提案,审议讨论中的姿态和作为、博弈与交锋,都是鲜活生动的公开课。倘若作为民意代言者、政治精英的代表委员们,尚不能表现出专业成熟的能力与技巧,最起码,体现出应有的责任心,那我们寄予厚望的政治文明,只会举步维艰、遥不可及。
会不会@代表委员,或者说,会不会参与政治、表达诉求是一种习惯;而接受@,倾听、了解、代表民众,则是代表委员们的责任。两会上的代言者们是否尽心尽力,将给会外的民众明确的信号,从而影响和改变他们对政治的态度。
开两会的目的,是给民间诉求、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提供言说和对弈的平台。当庙堂里的政治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尚有距离之时,政治精英们的职责,就是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
冯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