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各抒己见,民意充分表达,两会是观点的海洋,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观点,有些让公众听着舒服,也有一些让人听着很不舒服,甚至刺耳。比如,官员子女出国留学一向被抨击,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说,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干部子女。公民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官员子女也是公民,这是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领导把子女送出国学习只是一种选择,甚至不是他本人的选择,是他子女的选择。
宗立成委员不是官员,所以他说这番话绝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而是在通过讲理引导舆论理性看待问题。公众如果不带偏见地看,还是能读出不少合理性的。官员子女当干部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公开透明符合程序;官员子女出国更不是问题,这是他们的权利,关键是父母的财产来源要正当,出国也没有利用父母的权力资源。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官员子女出国学习都一棍子打死,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两会代表委员的言论中有不少与“公众的期待”不同,公众要学会尊重,而不是一觉得不顺耳就斥之为“雷人雷语”。
比如,针对舆论痛斥的“茅台助长公款吃喝腐败”的问题,贵州副省长慕德贵坦言:三公消费高不能怪茅台。三公消费和国家的管理体制是连在一起的,国家财政的下拨情况和“跑部钱进”的体制是造成三公消费高的根本原因——将所有问题都一古脑地推给体制,这种思维不一定对。这位来自茅台生产地的副省长所言也有合理性,茅台只是酒,它无法承担助长三公消费这么大的罪责,公款吃喝关键是财政监督不到位,这种情况下,没有茅台,也会有其他“台”流到官员的胃里。
还有联通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小兵的话也很不招公众待见,面对舆论“降低电信资费”的吁求,他说:消费者也不能永无止境地要求电信资费下降,下降到这个行业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还是消费者——这话,消费者当然不爱听,可超越消费者的立场,还是能从中看到合理性的。而且,站在行业立场捍卫行业利益,也没什么不正当的。两会参政议政,本就是一种各种利益群体博弈的制度平台。
尊重这些不同的观点,甚至刺耳的言论,是一种政治文明。公众可以不同意这些观点,但一定要捍卫这些代表委员自由表达的权利。两会参政议政,并不是让代表委员说一堆让公众听着很舒服的话,在迎合和揣测民意中进行一番大合唱。两会的意义,不在于“相同”,恰恰在于“不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观点的人,聚在一起共商国是,不同立场的人通过提供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博弈,在争论中寻求共识。重复一些众所周知的废话,引起一些毫无意义的共鸣,迎合民众的情绪说一些看似过瘾的片儿汤话,对解决现实问题并无助益。
所以,我欣赏那些代表民意进行表达的代表委员,我同样欣赏那些不迎合、不取悦所谓主流民意的代表委员。民意并不一定代表正确,大众受认知和情绪的影响,有些看法确实缺乏理性。
公众可以辩论,但不要在道德上进行贬低甚至群起攻击。这样的舆论暴力,可能会堵塞两会的言路,让代表委员噤若寒蝉——比如就有一些委员在遭遇媒体痛批后,准备当“哑巴”了。让代表委员独立地言说,也许比说什么更重要。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在不同中寻求妥协让步,而不是相同中强造和谐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