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洁 刘声)住不上“廉租房”,也买不起“经适房”;或是没资格买“经适房”,却也买不起“商品房”,“夹心层”游离在保障和市场之外。3月7日,5位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时指出,“夹心层”应成为保障房服务对象。
去年,国家开工建设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今年又提出建设700万套以上。但是,仍有一个庞大的“夹心层”群体,他们是中低收入家庭、刚就业的大学生等,住房难题已日益凸显。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夹心层”的问题,呼吁保障“夹心层”的各项社会权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年轻人的住房问题。
对于现场记者提出的青年教师“夹心层”的无奈困境,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该情况符合其工作的大学实际情况,他认为“夹心层”应成为保障房服务对象。
“不仅如此,还要向发展的重点行业倾斜。”李稻葵认为,应该向高科技、文化、教育行业倾斜。这不仅是住房的改革,还是公共财政的改革,也是各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化的改革,意义非常重大。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表示举双手赞成,“好多人强调‘夹心层’,我强调经济,这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保障房的保障对象可以分层次。”刘克崮进一步阐述道,“廉租房”住不进去,“经适房”买不到,这部分人就在低收入人群里。但是,他有固定收入,可以付租金。现实中,政府就应该建设贫租房。刘克崮委员建议,对刚就业、有稳定收入、前景还比较看好的年轻人,政府就应该给他们建设,也可以实行政府、单位、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表示,大量保障性住房政策出台以后,就应该考虑各种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人群。青年教师属于无房户,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该把他们充分考虑进去。
但是,刘克崮也表示,不要把什么事都交给政府。他举了个例子,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可以用单位集体宿舍来解决。像清华大学校园边上,贴着路边建单位宿舍,做年轻教师集体宿舍,这就解决了青年教师住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