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已经连续几年在两会上提案,加快低空空域开放,促进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发展。今年也不例外,关于这一问题他再一次提案,只不过,他的忧虑加重了:必须加快完善我国通用航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自主创新,避免满天都是国外通用飞机的局面。
通用航空是指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作为我国著名的惯性技术专家,冯培德院士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一组数据:我国通用航空市场将在2015年左右进入高速成长期,通用航空、训练和私人所需飞机的总数年增长率将在10%~20%,并在2015年达到2000架以上。2015年,我国作业飞行量将达到27.12万小时,是2008年的2.21倍,平均年增长17.3%;通用航空机队将增长到1997架,平均年增长17.48%,其中供飞行培训使用的飞机为709~915架,供私人使用的小型飞机为500架左右。这是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研究的结果,前提是政策和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通用飞机已具有一定基础,能够初步满足通用航空市场的需求。运五系列、运-12系列等飞机,以及直-8、直-9、直-11系列直升机,构成了我国通用飞机的主力,并且在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进口通用飞机。可是,我国通用航空市场因为受到低空空域不开放、基础设施欠缺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还远未得到开发。
“我国目前在通用航空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以直升机为例,美国有近3万架直升机,我国只有几百架。”冯培德委员说,出现地震、水灾、冰雪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时,通用航空机是重要的救援工具。
鉴于需求旺盛期将很快到来,冯培德院士有了更深的忧虑。应抓紧出台目前已经在制定或修改的针对通用航空产业的法律法规。2011年,有关方面起草了《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对低空空域作出了划分,明确了不同空域的管理要求。冯培德认为,这一条例应该抓紧出台,制定专门适用于通航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由于看好其发展前景,通用航空成为一项投资热点,全国多个地方竞相将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列入地方“十二五”规划,大量引进外资和外商。冯培德院士建议,要合理规划、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带动全产业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避免布局散乱、国外品牌为主导、浪费资源的现象。支持产业园区开展通航领域的高新技术自主研发和引进,对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