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务工5年以上,30%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约2%的父母与孩子常年无联系。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如何关爱?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安进城务工青年学校校长王元成、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走进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搜狐网主办的两会直播室,探讨留守儿童问题。
“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他们最容易缺失亲情。”她透露,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即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以上留守儿童。
邓丽说,2005年全国抽样数据显示,居住在“县”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5861万人。与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增速达140%。
全国妇联的最新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十分集中,多数居住在中西部的省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的52%。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全国人大代表王元成说。
不同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各不相同。邓丽说,留守幼儿主要问题是亲情缺失、早期发展受局限;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主要问题是青春期教育缺乏、安全隐患和流动过程中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大龄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业受影响,辍学比例上升。
全国妇联的统计显示,1/3的15至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开始外出打工。江西省妇联专题调研也表明,一些离校大龄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生存发展障碍既有特性又有共性。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改善了,盲目流动就会减少。”王元成代表认为,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需要农民工输入、地输出地很好地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为使农村留守儿童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社会基本公平、公正,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主要责任人。”王元成建议,健全党委、政府统筹,部门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作为民生工程,并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逐步建立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为重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王元成还建议,应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或者设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专项基金,用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借鉴一些省市的做法,由省市一级政府进行资金统筹,按照上一年度本省市留守儿童的数量确定人均投入,主要用于关爱服务阵地的建设和部分关爱活动的开展。
“由农民工输入较多的省市或经济发达的地区,每年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民工输出大省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或者向农民工输入地雇佣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征收一定的税收,反哺农民工输出地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建设。”王元成代表认为,建立这种反哺补贴制度很有必要。
邓丽建议,应大力发展农民工输出地的区域经济。农民工输出大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务工增收和稳固家庭的双赢,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