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3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震荡中找准运营商的坐标

——辽宁渤海科技城365里路新探(上)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13日   T03 版)

    辽宁省营口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小字辈”,自从筹备跃升“国家级”开始,就在进行一种与众不同的尝试:改变过往高新区管理体系中管委会包打天下的局面,在辽宁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在高新区管委会的监督下,由专业团队负责园区的开发和运营。2010年,辽宁渤海科技城获批建设。

    从那一刻开始,如何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更好地经营园区,成为辽宁渤海科技城公司总经理张伟反复摸索并尝试解答的问题。

    一张没有完成的“军令状”引发的思考:政府是首先要抓住的“市场”

    辽宁渤海科技城公司成立之初,张伟曾向时任营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和忠立下了“军令状”:“引进科研机构和项目,传统优势产业占1/4,新兴竞争性强产业占1/2,现代服务业产业占1/4,并在财务上实现盈亏平衡。”

    适时,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国家级高新区,三大国家战略在营口交汇,让辽宁渤海科技城公司体味出“重大事件构成的繁荣”。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辽宁渤海科技城公司具体负责高新区的开发和运营;管委会则全面退出营口高新区的运营环节,转而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经济运行、依法行政、监督服务。这样,渤海科技城和政府分道扬镳,也把科技城公司和高新区管委会摆在了平行线的“两岸”。

    实权在握的渤海科技城公司,准备效仿国外顶尖高新区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司化运营,砸醒管委会体系下各地依靠强势政府重磅投资造出的一些“烂尾园”。

    在这种震荡中,张伟的不少精力陷于纠缠,这也导致了“军令状”化作泡影。

    冷静的时候他给出了答案:“那时候,渤海科技城也在摸索着趟路。我们还处在招兵买马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羽翼丰满的地步。对于高新区管理模式的变革,我们还缺乏经验;对于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的估计也不充分。摩擦让我们对于完成‘军令状’缺乏足够的动力。”

    想清了这一点,张伟开始理解管委会。“管委会在高新区里扮演着强势政府的角色,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任。营口高新区的探索,意在政府监管下进行公司化运营。这在全国范围内是鲜有先例的。尽管管委会具有监督职能,但强势政府的角色确实打了不少折扣。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庆幸,营口市和营口高新区给了我们这次机会。”

    纠结过后的张伟认为“自己更成熟了”,对于过去一年的摩擦,他认为这是“变革中‘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两种体制必然要经历的”,“强势政府是我国飞速发展的根基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近年来尝试着完善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科技城公司和高新区管委会之间的矛盾,而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协调过程中的矛盾”。

    这样的认识让张伟对变革投入了更多热情。“过去的一年是震荡的一年,但震荡是不可怕的。我们找到一条主线,那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公司化运营。”

    张伟在改变,他的这种变化,在无声无息间改变着未来的走向。“如何让政府满意是运营商必须考虑的,这也是经营高新区的基础。我们不能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而要融入体系,把握趋势,以求引领未来。对我们来说,政府不仅是客户,更是首先要抓住的‘市场’。”

    一家全资国有公司的角色判断:要按市场规律做体系内的事

    在“震荡的一年”中,张伟的心头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他痛苦过,消沉过。但是,世间的事常常是耐人寻味的。在他心里撕开口子的时候,新的空气也在不知不觉间透了进来。

    夏天里的一个夜晚,暴雨劈头盖脸袭来。管委会遇到了大水。因为过往摩擦,一些员工有点幸灾乐祸。张伟一面派人帮助管委会清除水患,一面借机在科技城内部统一思想:“渤海科技城是管委会的全资国有公司。我们是一家公司,更是一个政府的平台。”张伟由此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科技城是离不开政府的。”

    这种变化是张伟发自内心的,他感觉自己在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中“越来越能读懂现实”。

    “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这是运营商存活的资本;更好地经营园区,则要按市场规律做体系内的事。”

    坚持在管委会领导下按市场规律办事,渤海科技城的观念转变了,开始通过专业化服务为政府排忧解难。

    “一次,省里让高新区拿出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管委会请来了咨询公司协助完成。折腾了一段时间,方案还是没能通过。他们就找我们帮忙。科技城下设规划部,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专业修改意见,我们立即启动,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按照张伟的理解,“现实赋予了科技城‘双面人’的角色。作为政府平台,科技城要扮演各种角色,会说科学家的、政府的、企业的各种语言。平台下辖的业务部,因为不直接和管委会对接,可以相对单纯地进行公司化运作。平台离政府越来越近,下属事业部离政府越来越远。”

    为了说明科技城的自身特点,张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家高新区向IBM承诺,修建4.2米高的厂房。IBM入驻时发现层高只有3.5米。你想想,一般的高新区管委会,更多的精力在于进行宏观层面的统筹,由开发商负责地产开发,主体不一,监管不严,出现这样的事并不稀奇。”

    张伟认为,探路中的营口高新区不会出现类似情况。“我们在管委会监督下,由科技城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和运营。我们下辖规划、金融、招商、地产、综合5个事业部,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按照市场规律做体系内的事,渤海科技城终于再次赢得了信任。营口高新区管委会决定,新年里再度“放权”。

    “人们都讲服务,但很多事从政府角度根本没法做,也做不好。营口高新区管委会编制不多,小马拉大车,难以承担园区开发任务和各项建设,体制性惰性难以克服。”营口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恒南一年前的话,在张伟的内心中反复响起,“专业团队运营园区,管委会从内心里是支持的。在过去一年里,我们遇到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这家全资国有公司,应该对于自己的角色作出怎样的判断。”

    “变革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波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营口高新区的变革,从管理体制入手,这注定了我们要经历千难万险。不过,我们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而后做到了一往无前地进军。当方向对了的时候,越是艰难就越接近拐点。”营口市委领导坚定地说。

    在张伟的内心中,度尽劫波过后的重新上路并非原地踏步,而让营口高新区的发展带有了螺旋式上升的理性。此时此刻,张伟的脑袋里生出了两个愿望:“一是科技城做好政府平台,二是下辖事业部独立上市。”

    一无所有中催生的风险机制:让人才获得风险中成长的机会

    辽宁渤海科技城公司总经理张伟最头疼的是人的问题。在过往十余年中,冶金、石化、镁质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装是营口的六大传统产业,贡献率超过80%,这样的产业结构“既缺乏高,也缺乏新,产业留人很难。”

    高新技术产业不成气候,地方财政不足以养活高新区,这里有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的通病。变革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科技城就像一家风投公司,这里虽然有风险,但每个人都能获得风险中成长的机会。在一无所有中张伟创造了一套针对人才的风险保障机制。关于公司内部留人,科技城有两张牌。对于顶尖人才,采用年薪制,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对于所有人才,内部没有天花板,每个人都可当老板。“营口高新区承担大风险,每个人承担小风险,大家风险共担,在风险中获得我们提供的成长起来的机会。”

    “营口的镁资源储量列全国首位,多年来一直处于低端开采阶段。辽宁渤海科技城公司将国内最大的镁开采商青花公司,纳入这个‘风险网’中,筹划了镁产业园。“我们在营口高新区里面组建镁基金、镁交易平台,目前正邀请几十位院士做我们的顾问。”一个完整的链条,通过风险和收益串联起来。张伟相信,不久的将来,高端人才一定“镁”在营口。

    (韩义雷 郝晓明 谈琳)

在震荡中找准运营商的坐标
主动变革的可贵求索
在需求中彰显运营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