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读书不多”,姜军干的事儿却不少。
1989年,姜军毕业于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企业管理和财务专业,被分配到吉林省蛟河市农业局下属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财务工作。“以我的性格和理想,觉得做这个无法体现自我价值。”1994年8月,他跳槽去了大连一家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干起,一直做到吉林省业务经理。公司看中他的出色表现,又安排他做了董事长秘书、开发部部长。
然而,当时只有中专学历的姜军“不知足”。“那家公司是农药生产企业,我想在销售上进行变革,但生产型企业的主导方向不太一样。”姜军说,“当时自己有一些想法,觉得在农村可以实现。”
带着梦想,姜军创办了颂田农药有限公司,和农药企业合作,专门开发适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农药。“几年后我发现,传统的营销模式给农民提供了产品,但是农民不了解产品的特点特性,使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看着许多农民把农药买回家却用不好,甚至“把苗都打死”,姜军坐不住了。当时,他正在中国农业大学读MBA。
怎样才能既保证企业有所发展,又能服务于农民,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姜军想来想去,觉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个好点子。2008年,吉林省颂禾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做就要做出规模”,姜军为“颂禾”描绘了一幅壮丽蓝图。然而,现实总是不如梦想美好。姜军带着他的团队走乡串户,农民们却把他们当成骗子:“不收钱加入,还给那么多实惠,哪有那么好的事?”姜军理解他们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也努力用实际效果说话。“以前农民习惯到该用化肥的季节才买,他们不知道在此之前化肥价格会逐渐攀升,后期市场供应紧张,化肥不但价格贵,还可能出现假化肥。”为了帮助他们改变传统的购买模式,姜军和上游企业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分阶段为农民发布化肥价格,为他们省了不少钱。“看到实惠了,农民才愿意相信你。”
如今,“颂禾”已经覆盖了87个乡镇,设立了1000多个村级服务站,农民社员达到10万户。
随着规模的扩大,姜军脑子里的事儿也越来越多——协调银行和金融单位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中科院、农科院合作为农民送技术;与地方党团组织合作联合建团服务农村青年……
每年夏天,姜军会对合作社社员进行回访。“每当看到农民用了我们的产品、技术,兴高采烈欢迎我们的样子,我心里会觉得很满足。”显然,在姜军心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远比经济上的获益更重要。“很多事业有成的人都说过,人一生中消耗不了多少财富,更多的时候你掌握的财富是一种社会资源,要利用好它们,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价值。”
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姜军仍然一直在摸索。“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点没什么不同,不一样的是过程和你留下的东西。”在姜军心中,“梦想”和“责任”始终是他前进的动力。
姜军·微寄语
年轻人想要成功,必须有梦想,选对方向,并且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