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两会,被代表委员们说得最多的词,除了“深化改革”外,就是“顶层设计”,而且一般说到改革都会提“顶层设计”。比如82岁的政协委员厉以宁就多次谈到这个词,他说:中国不改革没有出路,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在不能再靠“摸着石头过河”,“水深了”已经摸不着“石头”了,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医学界代表说“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应有突破”,教育界委员强调“高招改革须进行顶层设计”,文化界也疾呼“文化产业需要顶层设计”。
一时,从领导讲话到代表委员献计献策,人人言必称“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当然非常重要,但我特别担心这个词会有“套话”倾向:开口闭口的“顶层设计”会使它沦为一句套话。坊间笑谈:毁掉一首好歌的方法就是把它当闹铃,毁掉一本好书的方法就是把它划进考试范围——让人担心的是,毁掉一个好词的方法,可能就是这种“人人言必称之”。很多起初很有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的词,就是这样沦落和流变为让公众望而生厌的大话空话套话废话的。
对中国改革至关重要的“顶层设计”,不能在一种空泛的合唱中异化为空话,这样的参政议政,很容易沦为空谈。需要以行动的力量赋予其应有的内涵。
“顶层设计”的本意是强调自上而下设计的重要性,中国改革改到今天,容易改的都改了,积累到今天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是基层和底层能够解决的了——很难有像当年小岗村那种自下而上的突破了。而需要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和系统谋划——比如农村教育问题,它涉及总体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个地方靠自身力量很难摆脱贫困的宿命;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背井离乡留下一个空心的农村,老人与孩子相依为命,这也是依靠自身无法摆脱的命运,需要顶层设计打破目前这种不由分说的“城市中心”。
但我们在谈论“顶层设计”时,应该务实地、具体地、有操作性地分析,而不能空谈泛谈,不能让人感觉:一提到“顶层设计”,仿佛就变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
很多人谈论“顶层设计”时,预设着一个前提:就是由顶层去设计,把问题推给中央高层,推给一个总设计师,这是推卸责任的思维。顶层设计,并不意味着“将一切问题推给顶层去设计”,而是说,最终的执行需要自上而下的权力推进和制度驱动,但这个设计的过程——怎么设计?何种内容?不能寄望于某个领导设计一个周全完善的方案,而应该是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民主过程。
顶层设计,不只是“顶层”需要考虑的事。改革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去设计,去推动,去监督。民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当改革方案的设计师。
“顶层设计”需要每个人的智慧,但改革需要自上而下改起,具体地说就是“改革要从领导干部改起”。本次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都谈到了“学雷锋应该从领导干部做起”,引起很大的舆论共鸣,其实这也属于“顶层设计”。我们经常说一些问题是老大难问题,比如公款吃喝,还有公车不改革,政务不公开——老大难问题,症结正在于“顶层设计”的缺乏。老大难问题,“从老大改起”自然就不难了。一些地方的车改,只改处级以下干部,地方一把手不带头,当然难以服众;一些地方的官员财产公开,只要求科级以下干部公开,地方老大拒当先锋,改革当然无法进行。
顶层设计,需要用这样务实的思维将其具体化,否则,再优秀的制度设计也会沦为一句空话!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