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新装备战法演练结束后,莅临现场指导的一位将军紧握着一名士官的手说道:“这个士官不简单!”
他虽是一名士官,却在集团军机关拥有专门的办公室。他就是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后勤部四级军士长侯华明,军事比武、训练创新、宣传报道,他样样皆通。
侯华明有种不服输的倔劲儿,正是这股劲头,支撑着他入伍17年来,从连队到机关,从战斗班排到后勤岗位,不论在哪个岗位,始终把一名好兵当到极致。精武强能的他先后在各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夺得金牌20余块,被官兵尊称为“冠军王”。
长白山脚下某腹地,数九寒冬,风冷如刀。硝烟弥漫处,一场近似实战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要素演练考核正在进行。
“前方补给物资告急,上级命令你于明日凌晨4时前将后送物资运抵三号地区。”驾驶员侯华明突然接到前方指挥部传来的指令。
拿出作战地形图、确认三号地区的方位、坐标及敌我作战力量配置、绘制“运送路线图”,侯华明一气呵成。
穿越“敌”炮火区、巧过“敌”雷区、横穿冰雪路……侯华明驾车在风雪交加的茫茫林海雪原昼夜兼程,饿了就啃口面包,渴了就吃口雪。历经13个小时的碾冰踏雪,突破“敌”重重阻挠,他将物资按时送到指定地域。
“处理敌情果断,战法运用灵活,驾驶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过硬。”担任此次演练考核总指挥的集团军后勤部部长张代新给予侯华明高度评价。同时,凭借在其他科目中的优异表现,侯华明荣登考核榜首,成为众官兵心中的“武状元”。
侯华明不仅是比武场上的“冠军王”,在装备革新上,他也勇于当“领头雁”。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量配发部队的新型后勤装备作用发挥并不明显。这本不属于侯华明的职责范围,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利用下部队的机会,深入一线寻求破解之道。
“后勤装备训练有专门的参谋助理负责,你一个士官没必要操这个心。”一些战友不理解侯华明的举动,“好心”劝他道。
“打仗不分官与兵,钻研新装备、演练新战法,更没有官兵和上下之分,必须人人参与,集体攻关,形成合力。”面对质疑,拧着一股劲头的侯华明时常这样提醒自己,并赋予实际行动。
2008年年初,该部某团获配发一台后勤新型野战指挥车。面对这一信息化含量高的“心肝宝贝”,团队出于安全考虑,只是在上级来检查和重大节假日时,才让其出来露露脸,让新装备成了“迎检品”。
看着新装备形不成战斗力,侯华明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主动向部领导请缨。经研究同意后,侯华明和一名助理员背着被褥住进团队,担当起新装备训练的指导老师。
由于专业分工不同,在此之前,侯华明对此类装备知之不多。为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弄明白新装备的性能、结构及工作原理,他常常加班加点,有时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在一次某通信领域的攻关阶段,他连续奋战3昼夜,几乎都没有打盹儿的时间。
时隔两个月后,在集团军组织的新装备指挥要素演练中,键指如飞间,各级指挥员的一条条战场指令、一份份敌情通报,经一体化指挥平台源源不断地流转至各作战单元,参谋人员就此快速进行地图判读、实施战场监控。演练获得成功,指导新装备训练的侯华明功不可没。
士官虽言轻,但侯华明的建言献策却含金量十足。一栋栋有形的后勤保障设施,一条条无形的数字代码,侯华明的建议往往落到了部队提高战斗力的实处。为提高信息化体系作战的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在侯华明的积极建议下,集团军先后投资百余万元,充实完善了本级野战化后勤保障设施和后方指挥所构成,构建了依托某新型指挥通信的后勤野战指挥局域网,引进开发了后勤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物资管理可视系统、车辆动态监控系统。
士官职位虽小,但侯华明干的却是一桩桩大成果。着眼战时后方指挥所构成要素和本级作战保障需求,侯华明还与他人合作研究设置了后方指挥所、野战仓库、野战服务中心、野战车场、野战加油站、救护所、防疫所和野营保障队等指挥和保障单元,大大提升了后勤保障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入伍17年来,侯华明自行钻研或与他人合作探索研制出10余项革新成果和训法战法。